2.針具進入人體時,病人感覺疼痛
一,針刺到血管膜壁或肌肉的感覺神經末梢,強烈刺激致使病人覺疼痛,此時若減緩刺激,稍作調整,可使病人自覺癥狀消失。
二,針刺時,有酸麻重脹等“針感”,而每個人大腦判定疼痛的程度不同,所以造成各種不同的感覺,酸麻重脹,都是疼痛的表現,病人對其承受力不夠則引起疼痛保護機制。
3.針具拔出時,經過皮膚,引起的疼痛與第一條相同。
拔出后引起的疼痛
原因有二
一,殘留感覺,即針感,體質敏感者易有,與人當時狀態有關
二,針刺時,因體內毛細血管繁多,時有刺破,造成皮下淤血或者出血,因此造成疼痛。
4.心理因素,因疼痛為主觀感受,無客觀標準衡量,故心理緊張、害怕者易[1] 疼,放松,舒緩者不易覺不適。
針灸注意事項
1、過于疲勞、精神高度緊張、饑餓者不宜針刺;年老體弱者針刺應盡量采取臥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輕。
2、懷孕婦女針刺不宜過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宮收縮的穴位如合谷、三陰交、昆侖、至陰等禁止針灸。
3、小兒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針。嬰幼兒囟門部及風府、啞門穴等禁針。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發性出血,損傷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針刺。
5、皮膚感染、潰瘍、瘢痕和腫瘤部位不予針刺。
6、眼區、胸背、腎區、項部,胃潰瘍、腸粘連、腸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恥骨聯合區針刺時應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誤傷重要臟器。
7、針刺對某些病癥確實有極好的療效,但并非萬能,特別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療,應根據情況及時采用綜合治療,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發揮針灸的作用。
總之,在整個治療過程中,醫者對病人認真負責,嚴肅細心,集中精神等均是預防事故發生的重要環節。
總結:通過小編上文的介紹,你知道什么是按摩針灸了嗎?小編介紹的關于中醫按摩針灸的手法你都了解了嗎?大家在平時注重身體保健的時候可以選擇按摩針灸哦,不僅好處多多,而且還能達到養生的作用,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