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谷麥芽象牙絲豬橫利湯
作用:清熱平肝,開胃消積。
組成:谷芽15克,麥芽15克、象牙絲10克、白芍6克,豬橫利1條。
食法:豬橫利飛水,上料同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武火煮沸轉文火煲1小時,約煎成1碗,分2次飲用。
2、獨腳金煲鴨腎
作用:清熱,除煩,消積,開胃。
組成:獨腳金12克,麥冬6克,鴨腎1個,蜜棗2個。
食法:鴨腎剖開,撕開鴨內金去污物洗凈,上四味用清水2碗半,煎成半碗,飲湯,每天或隔天1次,連服5-7天。
3、獨腳金牛肚粥
作用:清肝熱,除煩燥,健脾胃,消積,對肝火煩燥、消化不食的小兒,成為適宜。
組成:獨腳金15克(小兒減半),牛金錢肚150克,大米50克,蜜棗2個。
食法:獨腳金洗凈放入紗布袋中,金錢肚洗凈,切塊,飛水,大米浸泡30分鐘,上料同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煲粥,粥成后,取出紗布袋,以鹽調味,便可食用。
4、獨腳金煲豬瘦肉
作用:清肝熱,消疳積,健脾胃。適用于小兒疳積、脾虛肝熱、食欲不振等。也適合濕熱質、痰濕質人士飲用。
組成:獨腳金15克(小兒減半)。配瘦豬肉100克。
食法:獨腳金、瘦豬肉加清水3碗,煎至1碗,用食鹽少許調味。佐餐食,飲湯,食瘦豬肉。
5、鵝不食草雞內金瘦肉湯
作用:中醫認為雞內金水水消積滯、健脾胃,鵝不食草祛風散寒、宣通鼻竅、化痰止咳,豬瘦肉滋陰潤燥。此湯適用于小兒疳積、食積的日常調理。
組成:鵝不食草15克、雞內金5克。配豬瘦肉50克。
食法:分別洗凈各材料,雞內金研碎,鵝不食草用紗布包好,豬瘦肉切塊氽水。往瓦煲內注入適量清水,放入全部材料,猛火煮沸后轉小火煲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