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辨證分型治療蕁麻疹
1、風熱型
相當于急性蕁麻疹。
皮疹色澤紅赤,受風加劇。治宜疏風清熱。
方用疏風清熱飲、消風散加減:荊芥15g、防風12g、牛蒡子10g、苦參30g、蟬衣10g、石膏10g、知母15g、木通10g、銀花25g、連翹15g等。
2、風寒型
相當于寒冷性蕁麻疹,治宜疏風散寒。
方用麻黃湯或桂枝湯加減:麻黃15g、桂枝12g、白芍10g、羌活10g、赤芍10g、獨活9g、防風5g、荊芥9g、浮萍10g、炙草6g、生姜15g、白蘚皮10g等。
3、脾胃濕熱型
相當于胃腸型蕁麻疹。
方用除濕胃苓湯合茵陳湯加減:茯苓20g、蒼術10g、白術15g、厚樸10g、山梔9g、茵陳20g、防風10g、荊芥10g、香附15g、烏藥10g、枳殼9g、澤瀉10g、大黃6g、砂仁9g等。
4、陰虛火旺型
多見于慢性蕁麻疹。皮疹多在午后或夜間發作,皮疹時隱時現,來去無常,經久不愈。
神倦乏力,面色萎黃,頭暈目眩,口干頰紅,手足心熱,舌紅苔光,脈數無力。治宜養血、滋陰、降火。
藥用四物湯合青蒿鱉甲湯加減:當歸、生地、首烏、玄參、地骨皮、白芍、青蒿、龜板、鱉甲、勾藤、五加皮、白蘚皮、桑白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