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腹瀉的預防和護理
預防
1、提倡母乳喂養。
由于母乳中含有一種稱為分泌性IgA(SigA)的免疫性物質,對保持和增強消化道局部的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也就是使消化道具備強有力的抵御病原微生物侵入的能力,保證孩子消化道的機能健全,不易發生腹瀉病及消化功能紊亂。
因此,可以說,母乳是嬰幼兒好的健康食品。母乳喂養對生后4-6個月的寶寶及孩子的第一個夏天尤其重要,并應注意避免在夏天給孩子斷奶。
2、為防止孩子發生腹瀉,食品及食具的衛生相當重要。
特別是人工喂養的孩子,應注意飲食衛生及水源衛生。
保證食品制作過程的清潔衛生,所用的食具必須每天煮沸消毒一次,每次喂食前還應用開水燙洗。清除了食具上附著的病原微生物,孩子就會少得腹瀉病了。
3、要科學喂養,積極防治營養不良。
因為營養不良的幼兒其消化吸收能力和免疫力都會相對較弱,容易發生腹瀉等疾病。
4、在寶寶的腹瀉病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于喂養不當引起的。
寶寶的胃腸道比柔弱,其功能尚未發育完善。因此,母乳喂養或人工喂養的孩子在添加輔食時都應持慎重態度。
注意一要按時添加,二要作到添加一種食品時遵守“從少到多”的原則,還要避免同時添加幾種食品。這樣就可有效防止因喂養不當造成的腹瀉。
5、寶寶消化道原本嬌嫩,患病(如發熱、呼吸道感染、食欲不振等)時消化功能明顯減低,在喂食過程中,應減少奶或食物的量,稍大的孩子則應給予容易消化又營養豐富的食物,切忌生冷油膩之品。
6、感染性腹瀉如大腸桿菌、傷寒、副傷寒或輪狀病毒腹瀉的患兒、除醫生給予必的藥物治療外,作為家長要特別注意家庭中的消毒、隔離,以免傳給他人。消毒時可采用消毒劑—新消凈擦拭桌面、地面或洗滌患兒接觸的用具、玩具等。
7、積極進行衛生宣傳教育,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要洗燙,堵住“病從口入”這一致病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