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是一種常見的新生兒疾病中的一種,黃疸不是什么大病,中醫治療的效果很好,尤其對于這種小病,中醫更能徹底的治愈,下面隨小編一起看看黃疸的癥狀和病因,還有中醫治療黃疸的方法吧。
目錄
5、中醫治療黃疸的食療法 6、中醫辨證治療黃疸
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新生兒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于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于皮膚、黏膜及鞏膜黃疸為特征的病癥,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生理性黃疸在出生后2~3天出現,4~6天達到高峰,7~10天消退,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除有輕微食欲不振外,無其他臨床癥狀。
若生后24小時即出現黃疸,每日血清膽紅素升高超過5mg/dl或每小時>0.5mg/dl,持續時間長,足月兒>2周,早產兒>4周仍不退,甚至繼續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復出現或生后一周至數周內才開始出現黃疸,均為病理性黃疸。
黃疸分類
生理性黃疸
在嬰兒出生的二十四小時后,血清膽紅素會由剛出生時的17~51μmol/L(1~3mg/dl)慢慢的上升到86μmol/L(5mg/dl)后者更高,在臨床上黃疸沒有其他癥狀,1到2周時間即可消退。
生理性黃疸的血清膽紅素在足月的嬰兒里不超過204μmol/L(12mg/dl),早產兒也不會超過255μmol /L(15mg/dl),但是極個別的早產兒不到204μmol/L(12mg/dl)也可發生膽紅素腦病,所以對待生理性黃疸要有足夠的警惕性,以防出現誤診和漏診。
嬰幼兒病理性黃疸
1、黃疸出現得早,生后24小時內即出黃疸。
2、黃疸程度重,呈金黃色或黃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較明顯的黃疸或血清膽紅素大于12~15毫克/公升。
3、黃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黃疸仍持續不退甚至加深,或減輕后又加深。
4、伴有貧血或大便顏色變淡者。
5、有體溫不正常、食欲不佳、嘔吐等表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