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保健是現代生活中重要的事情,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疾病也越來越多,養生逐漸得到人們的重視!我國古老的中醫對于養生保健是非常有幫助的,中醫健康養生該怎么做呢,大家熟悉的莫過于中醫體質養生和中醫經絡養生,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詳細的介紹吧!
目錄
1、夏季中醫養生分不同體質 2、夏季中醫養生的要點
3、夏季中醫養生補血吃哪些干果 4、身體不同部位的中醫養生方法
7、提升體質的中醫養生方法 8、中醫水果養生法
夏季中醫養生分不同體質
“辨證治療”是中醫治病的一大原則,無論什么疾病,在調理之前,要辨識各人的體質,再根據體質不同、病癥不同,進行對癥下藥。中醫傳統將體質分為9大類型,在日常養生、治療疾病之前,首先要分清出自己屬于什么體質。
1、平和質:精神充沛、睡眠良好
【體質辨識】:平和質人群一般體形勻稱健壯,面色、膚色潤澤。目光有神,嗅覺通利,唇色紅潤。精力充沛,睡眠良好,二便正常。舌色淡紅,苔薄白,脈和有神。“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性格開朗,社會和自然適應能力強,不容易得病。
【日常調養】:平常吃得不要過飽,也不要過饑,不吃過冷或過熱。多吃五谷雜糧、蔬菜瓜果,少食油膩辛辣之物。運動上,年輕人可以多跑步、打球,老年人則適當散步、打太極等。平和質的人群平常不需要太過注重飲食宜忌,不過,也要順應自然養生。平和質的人雖然身體棒,但到了大暑這樣的氣候,由于外在環境的變化,也需要適當降暑、祛濕。
2、氣虛質:經常容易出虛汗
【體質辨識】:氣虛型的人肌肉一般不健壯,平時氣短懶言,說話沒勁。目光少神,肢體容易疲乏,容易呼吸短促。易出汗,經常出虛汗。口淡,唇色少華,毛發不華,頭暈,健忘。舌淡紅,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脈象虛緩。氣虛的人容易感冒,生病后抗病能力弱,且難以痊愈,容易患內臟下垂比如胃下垂等。
【日常調養】:多吃益氣健脾的食物,如黃豆、白扁豆、香菇、大棗、桂圓、蜂蜜等。以柔緩運動,散步、打太極拳等為主。平常可按摩足三里穴。常自汗、感冒者可服玉屏風散預防。
3、陽虛質:總是手腳發涼
【體質辨識】:形體白胖,面色柔白,肌肉不健壯。平素精神不振、畏冷,總是手腳發涼。喜熱飲食,不敢吃涼的東西。毛發易落,小便清長,大便稀溏。舌淡胖嫩,邊有齒痕、苔潤,脈象沉遲而弱。性格多沉靜,內向。
【日常調養】:可多吃甘溫益氣的食物,比如牛肉、羊肉、蔥、姜、蒜、花椒、韭菜、辣椒、胡椒等。少食生冷寒涼的食物,如黃瓜、藕、梨、西瓜等。自行按摩氣海、足三里、涌泉等穴,或經常灸足三里、關元穴有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