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貼,“三伏貼敷”與“數九貼敷”可以治療多種反復發作及過敏性病癥,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體虛感冒咳嗽;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腸炎,潰瘍病,慢性腹泄;小兒厭食、遺尿;虛寒頭痛、頸肩腰腿痛、胸腹痛、痛經等。連續貼敷三年以上,上述疾病大多能夠明顯減輕癥狀,減少發病率。
功效
三伏貼可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寬胸降氣,健脾和胃,鼓舞陽氣,調節人體的肺脾功能,使機體的免疫功能不斷增強,從而達到振奮陽氣、促進血液循環、祛除寒邪、提高衛外功能的效果。
古代療法
所謂的三伏貼療法,其源自于清朝,又名天灸,可治療過敏性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經常反覆性感冒等疾病,并預防感冒。只要在一年當中炙熱的3 天,在背部的特定穴位貼上膏藥,到了秋冬您就可以輕松告別過敏氣喘老毛病;古代和現代中醫師皆指出確實有其療效。
三伏貼療法自古代流傳至今,已有悠久的歷史,清代張潞的張氏醫通就有記載『諸氣門下?喘。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未有不應。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獲效。方用白芥子凈末一兩、延胡索一兩,甘遂、細辛各半兩,共為細末入麝香半錢,杵勻,姜汁調涂肺俞、膏肓、百勞等穴,涂后麻冒疼痛,切勿便去,候三柱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就是三伏貼療法的應用。
三伏貼所用中藥,白芥子、細辛、甘遂可溫肺散寒、止咳平喘、化痰散結、開竅通絡,細辛還具免疫抑制作用,可使有過敏體質的患者,減少抗原抗體反應,降低過敏發作機率,也減輕過敏癥狀,姜汁則具散寒止咳的效用,所以綜合使用有助改善氣喘。
細辛揮發油中含有毒性較大的黃樟醚,具有致癌和致突變作用。甘遂中含有多氧二萜的有毒成分,有協同致癌作用,是52種致癌植物之一。
日期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熱的時節。每年出現在陽歷7月中旬到8月中旬。
傳統的三伏日是由二十四節氣中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而三伏日是指夏至以后的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和立秋以后的第一個庚日。遵照古籍,這是一年之中炙熱的三天,亦即所謂的初伏、中伏、末伏,來施行貼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