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的服法與用量
1.沖服、調服、噙服(含化),通常每次15~30毫升(30克左右),一天1~2次。
2.以開水調服,飯前為好。胃有疾病者,可以飯后服用。初次服用先以半量開始,飯后15分鐘內服完,適應一周后,改為常規用法用量。
3.少用海腥、油膩、辛辣、油炸等食品,不飲濃茶、咖啡,戒煙酒,以利于膏方吸收。
4.不以蘿卜為菜,以免與人參作用相拮抗。
膏方制膏注意事項
房屋布局及要求:
1.準備間
膏方飲片核對,細料、貴重藥稱量核對等。制作間→煤氣灶或不銹鋼夾層蒸氣鍋,通風設施以及下水道。貯存間→整潔,足夠的貨架,消毒或凈化裝置,溫度20℃以下,濕度45~65﹪。
2.制膏設備
浸泡、煎煮、濃縮、壓榨、過濾設備以及藥液儲存容器、膏方制備所用的專用鏟片,如銅鍋或煎藥機、不銹鋼桶、不銹鋼篩網、竹片、膏方包裝機。加熱一般采用液化氣(天然氣)灶、控溫電爐或蒸氣加熱。
3.物料準備
中藥飲片調配、核對,貴重細料稱量、核對后,需另燉或另煎,如人參類,貴重細料楓斗、西紅花、蟲草等;需打成細粉,如紫河車、珍珠粉等;需炒、碾碎或碾成泥狀,核桃肉、芝麻等。糖、蜂蜜及其他輔料準備。另外準備黃酒用于膠類(阿膠、龜板膠等)去腥軟化。
4.容器準備
陶瓷罐、玻璃瓶,洗凈,小火或烘箱烘干,備用。
5.制膏流程
中藥飲片的浸泡;飲片的煎煮、澄清、過濾;膏方的收膏;膏方保存。
生活中經常用到的膏藥
中醫膏藥是中藥外用的一種,古稱薄貼,用植物油或動物油加藥熬成膠狀物質,涂在布、紙或皮的一面,可以較長時間地貼在患處,主要用來治療瘡癤、消腫痛等。生活中經常用到的藥膏有風濕止痛膏、麝香追風膏和云南白藥膏。
風濕止痛膏由川烏、草烏、三棱、莪術、白芷、荊芥、防風、紅花等二十味藥物組成。具有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的作用。用于風寒濕痹引起的腰、肩、上肢、關節、肌肉疼痛。
麝香海馬追風膏為治療骨傷科腰腿痛、軟組織扭挫傷類病癥的非處方外貼藥。由生馬錢子、海馬、川芎、當歸、懷牛膝、木瓜、防己、天麻、杜仲等21味組成。具有祛風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療風濕痛、關節痛、筋骨痛、神經痛、腰背酸痛、四肢麻木、扭傷、挫傷等癥。
結語:通過上文小編寫的有關膏藥的知識,相信只要大家仔細閱讀完小編的文章,你一定受益匪淺。使用膏藥幾乎沒有副作用,膏藥可以緩解局部的疼痛,有活血化瘀的功能,一般老年人用它效果很好的。大家快來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