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靜有度”是指在運動和寧靜兩個方面都要注意協調適度。但是,有人會誤認為運動就是需要越多越好,越強越好,這是不恰當的。《博物志》說得好:“常小勞、勿過度”。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人們需要經常適當的運動,但是千萬不要過度。《孔子家語》也說:“逸勞過度者,疾共殺之”。過度的動、過度的靜,都會影響身體健康。因此,我認為,運動有兩個切忌:一忌過量運動,二忌暴發運動。運動量一定要因人而異,“運動要適量,各人不一樣”。
對于老年人而言,適度的概念尤為重要。很多老年人覺得運動很重要,因此經常去爬山、爬樓梯來增加運動量。要知道在上下樓梯和爬山時,膝關節的承受力是走平地的三倍。而老年人本身由于關節常年被磨損,加上老年人骨質疏松很普遍,過度地鍛煉反而會適得其反,從而導致關節過早的出現問題。所以老年人在運動時特別要注意保護膝關節,千萬不要蠻干。我主張老年人好進行輕緩的運動,對于高齡和體弱的中老年人,逍遙散步的效果好。
“動靜有度”的“靜”,關鍵就在睡好一覺。莎士比亞把睡覺比喻成靈魂的妙藥,睡好一覺勝過吃大補藥。如今,電子產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坐著玩電子產品時,看上去是靜坐不走動,但這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靜。因此,大家要牢記“莫與機器太親密”。白天玩電腦機,晚上看電視機,24小時打手機,日久天長是危機,機器壞了換一件,身體垮了補不起。尤其是老年人,上網、玩手機更要注意適度。
“飲食有節”的“節”,首先就是量的節制。俗語說,每餐少一口,活到九十九。第二就是調節飲食,合理安排。很多人早餐不吃,午餐少吃,晚餐大吃,夜宵亂吃。正確的做法是: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科學的合理膳食對健康特別重要,一定要做到谷肉果菜巧安排。另外,有些養生節目過分地夸大了某些食物或是藥物的作用。提醒大家,不要太過迷戀某種食物或是藥物。如果妄想只需幾種食物或藥物來養生保健是絕對不可能的。
據一份資料顯示,有十種特征的人群易長壽:一,身材矮者,男165~168厘米,女159~162厘米。二,稍胖者,稍胖的人體能和抗病力均優于瘦人。三,禿頂者,雄性激素分泌旺盛。四,耳長者,體內賢氣旺盛。五,腰細者。六,一二胎出生者。七,居綠者,指農村人比城市人易長壽。八,多夢者,日本研究人員發現人腦中存在著與睡眠有關的物質——催眠素,多夢者催眠素多,易長壽。九,B型血者。十,血壓偏高者,芬蘭醫生發現80歲以上的壽星血壓都在160/90mmHg左右。
在我們普通人眼中禿頂、肥胖、多夢、血壓偏高絕對是個毛病,有此特征的人有些也是會到醫院去找醫生看的。面對龐大的就醫人群,有些醫生明知道有些病是不用看的,有些病是看不好的,然而他能說實話嗎?他敢拒絕給其中任何一個就診者開處方嗎?他說了實話,拒絕開處方給藥,醫院還會讓他繼續做醫生嗎?
有些病人被醫院判了“死刑”,到寺廟去燒香磕頭求菩薩保佑,過了“大限”居然沒死,身體還漸漸地好了起來,再去檢查時有的連病灶都不見了。是菩薩顯靈嗎?不是!是醫生的誤診,或是因為放棄了原有的過度治療。如果菩薩比醫生還靈,寺廟里的出家人是不會生病的,生了病也是不會到醫院去的,我們在醫院里就永遠看不到出家人了。除了醫院賺錢需要過度治療,可悲的是有些過度治療和過度吃藥卻是病人自找的,醫生心里清楚,按病人的要求治療開藥只是為了避免與病人發生矛盾。
城市里買藥實在太方便了,讓很多病人久病成良醫,學會了自己給自己過度治療。有些人把吃藥看得比吃飯還重要,飯可以少吃一頓,藥卻是一頓也不能缺的。吃慣了藥,不吃還真的有點兒難受(其實是心理作用)。農村缺醫少藥,在偏僻的小山村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長壽之鄉”和健康老人?除了新鮮空氣和沒有受到污染的水資源之外,沒有機會過度治療和過度吃藥或許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為了大家的健康長壽,我再重復一下我的同學給大家的忠告:“沒病千萬別進醫院”、“有病能不進醫院也不要進醫院”,“沒病不要亂吃藥”、“有病必須吃藥也盡可能要少吃藥”。
小編我還要對大家特別提醒一下有關日常飲食的訣竅,吃東西的時候不要貪吃,每個都嘗試一點才是正道。我們每天吃的食物種類要多,但是吃的量一定要少,不用刻意計算到幾兩幾克,順其再燃就好。對于蔬菜水果,我們要每天必須吃的。
“起居有常”就是指生活要規律,作息要按時,勞逸要適度,習慣要養好。
養生保健適合自己為重要
我認為,養生之道,各有訣竅,適合自己,為重要。我們前邊講的養生之道四個“有”,是中華保健的四大基石,但這只是基本的養生規律,而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千差萬別,年齡大小,體質強弱,生活習慣,性格情緒,興趣愛好都各有不同,所以,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實際,總結自己的養生訣竅,堅持實施,效果才好。
總而言之,注重養生保健很重要,善于養生保健更重要,不要陷入過分迷戀養生的誤區,而要善于總結自己的養生訣竅,特別要講究適度,奉勸諸君一句語:養生保健,妙在適度!
結語:看了小編寫的中醫養生保健要有和度,相信只要大家仔細閱讀完小編的文章,你一定受益匪淺。凡是都有個量,中醫養生雖然好,但是也不能超過小編給的那個范圍,若果超出了小編給的那個范圍,那么你的健康指數就會下降,生活就有不小的困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