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是古代留給我們的中醫養生療法之一,到了現在仍有很多人使用針灸養生看病。針灸可以治療肩周炎、頸椎病、老寒腿等癥狀都有很不錯的效果,今天小編就要給大家帶來另一個針灸的好處,那就是針灸還可以治療傳染性疾病哦。下面看小編的具體介紹吧。
針灸可用于防治傳染性疾病
針灸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中草藥一樣,千百年來在治療傳染病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可應用于流感、瘧疾、菌痢、白喉、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多種傳染病的防治。與使用抗生素等藥物直接殺死病原體不同,針灸是通過刺激人體穴位,激發并增強人體本身所固有的防御能力和調節機制,從而間接地殺死病原體,具有可及早治療、見效迅速、適用廣泛、安全無毒副作用、防治并重等特點。因此,如果能將針灸與抗生素等藥物治療相結合,標本兼治,取長補短,發揮各自的優勢,將是防治多種傳染病比較理想的模式。
SARS爆發的時候,使人們重新認識到了中醫藥防治傳染性疾病的作用,但卻沒有見到應用針灸治療此病的任何報道。事實上,針灸在防治傳染性疾病方面可發揮重要作用。如《馬王堆古醫書》中就有采用灸法治療瘧疾、黃疸等病癥的記載。《內經》首次記載針刺治療傳染病,在《靈樞》、《素問》中有專篇論述針灸治療熱病、瘧疾等傳染病,其他篇章涉及的病癥還有黃疸、痢疾、痄腮等;《靈樞·四時氣》、《素問·長刺節論》中還提到采用針刺治療“癘風”,這可能是用針刺治療麻風病的早記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素問遺篇·刺法論》認識到傳染性疾病的發生與自然界氣候異常變化有關并且具有傳染性強的特點,因此,十分重視對傳染病的預防,強調既要“避其毒氣”,更要扶助正氣,而扶助正氣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根據五運六氣的異常變化,制定針對五種可能出現的疫病的“刺疫五法”,認為針刺“可以折郁扶運,補弱全真,瀉盛蠲余,令除斯苦。……以法刺之,預可平痾。”這種根據氣候異常變化而采取積極措施以預防傳染病流行的方法在今天也具有實際意義。
適宜針灸治療的疾病簡介
針灸療法是起源于我國的一項古老的傳統療法,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和歷代醫家智慧的結晶,即使在現代醫學飛速發展的今天,針灸因其特有的療效而仍然屹立于醫學之林。而且越來越廣泛的被世界所接受。其對一些疾病的顯著而迅捷的療效仍是現代醫學所無法比擬的。同時也因其對人體的“綠色”作用,而愈來愈受到世人的喜愛。當然,針灸只是一種治療疾病的手方法,有其適宜的疾病。許多疾病是不適合針灸治療的,或者說針灸是沒有療效的,有的疾病針灸只能作為一種輔助療法,發揮其特定的作用。所以只有了解針灸治療疾病的作用,才能更好的選擇針灸療法,發揮針灸治病的優勢。下面對針灸適宜的常見疾病作一簡要的介紹。
一、 運動系統疾病
1、 落枕
落枕是指患者頸項部強痛、活動受限的一種病癥。主要由項部肌肉感受寒邪或長時間過分牽拉而發生痙攣所致。多見于成年人,中、老年患者落枕往往是頸椎病變的反映,且易反復發作。針灸治療落枕療效快而顯著。注意保持正確的睡眠姿勢;枕頭高低適中,避免受寒及長時間頸部勞累。
2、頸椎病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增生性頸椎炎、頸椎間盤脫出以及頸椎間關節、韌帶等組織的退行性改變刺激和壓迫頸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和頸部交感神經等而出現的一系列綜合證候群。好發于40-60歲中老年人。現在由于伏案工作的增加,所以發病年齡逐漸提前,30歲左右即出現癥狀的也不少見。針灸治療頸椎病有不錯療效,對于緩解頸項痛、肩背痛、上肢痛、頭暈頭痛等,效果尤為明顯。可單用針灸,若配合推拿、外敷則療效更佳。長期伏案或低頭工作者.要注意頸部保健。工作1、2小時后要活動頸部,或自我按摩局部,放松頸部肌肉。落枕會加重頸椎病病情,故平時應注意正確睡眠姿勢,并注意頸部保暖,避免受寒。
3、肩關節周圍炎
肩關節周圍炎簡稱“肩周炎”,是指肩部酸重疼痛及肩關節活動受限、強直的臨床綜合征。針灸治療肩周炎有較好的療效。但必須明確診斷,排除肩關節結核、腫瘤、骨折、脫臼等其他疾病,并與頸椎病、內臟病等引起的牽涉痛相區別。把握針灸治療時機,病程越短效果越好,對組織產生粘連、肌肉萎縮者,應結合推拿治療,以提高療效。自主鍛煉和被動鍛煉是配合針灸治療、早日恢復肩關節功能不可缺少的環節。必須強調適當進行肩部功能練習,每日做2-3次“爬墻”活動。注意肩部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