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是紫古代流傳到至今的中醫養生方法之一,針灸可以緩解人們的疼痛,對于治療肩周炎、勁椎病、老寒腿等癥狀都有很好的療效。但是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針灸的另一個好處,那就是小腿的抽筋怎么辦?下面看小編的具體介紹吧。
小腿轉筋路難行火針承山速解痙
針灸的一種治療方法。早見于<千金要方>,又稱燒針。古時以麻油燈火燒紅針尖后點刺。現代有專門的火針針具。古代一般用銅、鐵等金屬制成,現代多用不銹鋼絲或鎢絲、鉬絲制成不同粗細的針體,上安骨柄或竹、木柄以防止燙手,專用于火針治療,故又將這種專用針具稱之為火針。
穴性特點
承山是足太陽膀胱經穴,因穴在腓腸肌兩肌腹分開的下端凹陷處,猶在山麓之夾谷,承山巔氣勢之下行,因而得名。又《金針梅花詩鈔》云:“兩腨任重可承山”,故名承山。
一直以來,古代醫家就把承山作為主治肛門疾患和小腿局部病癥的常用要穴。《十四經要穴主治歌》云:“承山主針諸痔漏,亦治寒冷轉筋靈”;《玉龍歌》載:“九般痔漏傷人,必刺承山效若神”。《針灸心悟》中又指出:“委中、承山二穴,有專治腰背諸疾之功,此二穴雖位于下,猶如河流之出口。倘河道為淤泥所阻塞,已無出路,茍決其出口,則流自通暢。
腰為腎府,背為膀胱之部分,其強其痛,乃該經氣塞滯之故也”。故取刺承山穴,舒筋活絡止痛,不僅能治療腿肚轉筋之局部病癥,還可取其“遠道取穴”原則治療腰背疼痛等癥。
現代又常用于治療坐骨神經癰、痛經、足下垂、腓腸肌痙攣、足內翻等病癥。
診療現場
腓腸肌痙攣俗稱“轉筋”、“小腿抽筋”,是痛性肌肉痙攣中常見的一種。臨床采用火針承山穴治療排腸肌痙攣,療效頗佳。
如治王某,女,54歲,訴:腿肚轉筋疼痛10余天。自述不明原因致左腿肚轉筋,以行走勞累后及夜間發作較頻,數分鐘可自行緩解。發作時疼痛劇烈,影響工作、睡眠。至某醫院擬診為缺鈣致腓腸肌痙攣,給予鈣片及維生素B1口服,效不顯,求針灸治療。診時伴眩暈、口干、舌淡紅、苔少、脈沉。辨為氣血不足,筋脈失養,治以補益氣血,舒筋解痙,緩急止痛。治法:火針承山穴。治療1次后,當夜未發作。隔日治療1次,3次后痊愈。隨訪半年未復發。
操作技法
令患者俯臥,雙下肢自然伸直,承山常規消毒后,取火針(鎢錳合金針)在酒精燈上燒至通紅發白后,采用速刺法,對準穴位快速刺入0.5寸后迅速出針。燒一次點一痏,每次治療刺3痏,隔日施術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