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陰陽二字,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提到陰陽二字,我們都會想到道家。現在很多人都知道,養生就是“養成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什么方式才是適合自己的呢?那么陰陽體質的人又怎么養生保健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陰陽是如何養生的。
陰陽體質人群養生保健方法
體質特點:形體白胖,或面色淡白。平素畏寒喜暖.手足欠溫。小便清長,大便時稀,唇淡口和,常自汗出.脈沉乏力舌淡胖。
陽虛體質
1.精神調養
陽氣不足者常表現出情緒不佳,如肝陽虛者善恐、心陽虛者善悲。應妥善調節自己的感情.消除或減少不良情緒的影響。
2.環境調攝
陽虛者適應寒署變化之能力差,稍微轉涼.即覺冷不可受。因此,冬季要“避寒就溫”,春夏之季要培補陽氣.可在夏季進行20-30次日光浴.每次15-20分鐘。但切不可在室外露宿,睡眠時不要讓電扇直吹,以防手足麻木不遂或面癱等“風痹”病的發生。
3.體育鍛煉
要堅持體育鍛煉,每日1-2次。項目酌情選擇散步、慢跑、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球類活動和各種舞蹈活動等,亦可常作日光浴、空氣浴。
4.飲食調養
多食有壯陽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雞肉.根據“春夏養陽”的法則,夏日三伏.每伏可食附子粥或羊肉附子湯1次。
5.藥物養生
選用補陽祛寒、溫養脾腎之品,常用藥物有鹿茸、海狗腎、蛤蛤、冬蟲夏草、巴戟天、淫羊藿、仙茅、肉從蓉、補骨脂、胡桃、杜仲、續斷、冤絲子等。方劑可選用金匾腎氣丸、右歸丸、全鹿丸。若偏心陽虛者.常服桂枝甘草湯加肉桂,虛甚者可加人參.若偏脾陽虛者.選擇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脾腎兩虛者可用濟生腎氣丸。
陰虛體質
體質特點:形體消搜.午后面色潮紅,口于少津.心中時煩,手足心熱,少眠,便干.尿黃.不耐長夏,多喜冷飲,脈細數.舌紅少苔。
1.精神調養
陰虛體質之人性情急跺.常常心煩易怒.應加強自我涵養.少與人爭.以減少激怒;要少參加爭勝負的文娛活動。此外,節制性生活也很重要。
2.環境調攝
陰虛者畏熱喜涼.冬寒易過.夏熱難受。因此.夏季應注意避暑.“秋冬養陰”對陰虛體質之人更為重要、特別是秋季氣候干燥.更易傷陰。居室環境應安靜.好住坐北朝南的房子。
3.飲食調養
原則是滋陰潛陽.宜食芝麻、元米、蜂蜜、乳品、甘蔗、蔬菜、水果、豆腐、魚類等清淡食物.并食用沙參粥、百合粥、枸杞子粥、桑椹子粥、懷山藥粥。條件許可者.可食用燕窩、銀耳、海參、淡菜、龜肉、蟹肉、冬蟲夏草、老雄鴨等。對于蔥、姜、蒜、韭、薤、椒等辛辣燥烈之品則應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