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拔伸試驗
患者正坐,放松,醫者立于身后,雙手捧托于患者枕部,緩慢用力,向上提起患者頭部。若患者頸肩部疼痛及麻木減輕,為陽性。本試驗常作為頸部病癥是否需要牽引的指征之一。
椎動脈扭曲試驗
患者坐位,頸項放松,醫者立于患者背后,雙手托扶患者頭部作固定,使患者大限度地做仰頭、轉頸動作,如果出現明顯的頭昏、眩暈、惡心、嘔吐癥狀,即為陽性。
屈頸試驗
患者坐位,雙下肢伸直,主動或被動屈頸,下頜貼近胸壁約1分鐘左右,引起腰腿痛為陽性,提示腰部神經根受壓。
仰臥挺腹試驗
患者仰臥,以枕部雙足跟為支點,將腹部挺起,腰部及骨盆離開床面,同時咳嗽一聲,如引起腰腿痛及下肢竄痛為陽性,提示腰部神經根受壓。
股神經牽拉試驗
患者俯臥,患肢屈膝90°,醫者將患肢小腿上提或繼續屈曲膝關節,如果出現沿股神經放射性疼痛,為陽性。
雙膝雙髖屈曲試驗
患者仰臥,醫者將患者屈曲的兩下肢同時壓向腹部,如活動受限疼痛,提示腰骶或髖關節病變。如將一側屈曲的下肢壓向對側腹部引起骶髂關節疼痛,說明有骶髂韌帶損傷或關節病變。
骨盆分離或擠壓試驗
患者仰臥,醫者用兩手分別壓在兩側髂骨翼上,并用力向外按(分離)或向內擠壓,有疼痛者為陽性。提示骶髂關節病變,恥骨聯合分離或骨盆骨折等。
“4”字試驗
患者仰臥,健側下肢伸直,患肢屈曲外旋,使足置于健側膝上方,醫者一手壓住患側膝上方或另一手壓住健側髂前上棘,使患側骶髂關節扭轉,產生疼痛為陽性。提示髖關節病變即為骶髂關節有病變。
直腿抬高和足背屈試驗
患者仰臥,雙下肢伸直,在保持膝關節伸直的情況下,分別做直腿抬高動作。測量抬高時無痛的范圍(抬高肢體與床面的夾角)。如有神經根受壓時,可出現直腿抬高明顯受限,一般多在60°以下,即出現受壓神經根分布區域的疼痛,為直腿抬高試驗陽性。然后將下肢降低5~10°至疼痛消失,并突然將足背屈,坐骨神經痛再度出現為陽性,后者較前者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更有臨床價值。因為髂脛束緊張等其他下肢病變時直腿抬高試驗亦可出現陽性,而足背屈試驗陽性是單純坐骨神經受牽拉緊張的表現。
床邊試驗
患者仰臥,患側臀部靠近床邊,健側下肢屈膝屈髖,以固定骨盆,醫者將其患肢移至床外并使之盡量后伸,使骶髂關節牽張和移動,若骶髂關節疼痛,則提示有病變。
跟臀試驗
患者俯臥,兩下肢伸直,肌肉放松,醫者握其足部,使足跟觸到臀部,如腰骶關節有病變,則引起腰骶部疼痛,骨盆甚至腰部也隨著抬起。
搭肩試驗(杜加氏試驗)
正常人手搭于對側肩部時,肘關節可以緊貼胸壁,而杜加氏實驗陽性時,可見到當手搭于對側肩部時,肘關節不能靠緊胸膛,提示有肩關節脫位的可能。
骨性三角實驗
肩峰、喙突和大結節三點組成三角形。脫位時,因大結節位置變動,故所成三角形與對側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