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來說,感冒都是因為受涼導致的,病程會比較短而且容易痊愈。在冬春之際,還夾雜著寒邪,從而出現無汗、頭痛、流清鼻涕、喉癢、咳嗽、痰稀色白、穿衣烤火還是會有冷感等風寒感冒的癥狀。同時也有的是因為風寒失治、病邪從寒化熱,出現如發熱重、出汗、頭漲痛、咽喉腫痛、流濁涕、咳嗽、咳稠黃痰等癥狀。這一中是屬于化熱型普通感冒。
選穴
風寒型應祛風散寒、解表宣肺。選足太陽膀胱經、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督脈、任脈之腧穴,配以相關腧穴。取穴有中府、風門、風池、風府、肺俞、合谷、太陽、迎香、肩井、印堂。
化熱型應疏風散熱、解表清肺。外加大椎、曲池、天突、膻中等穴。
基本操作方法
風寒型按揉印堂、太陽、迎香,分抹前額,拿按合谷、外關,以人體出汗為度,然后用力拿捏風池、肩井,依次按揉中府、風門、風 池、肺俞(每穴操作時間為1~2分鐘),接著再按揉上背部1~2分鐘, 后拿捏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1~2遍。
化熱型按揉印堂、太陽、迎香,分抹前額,然后從肩部沿手陽明大腸經和手太陰肺經向手指末端拿揉1~2遍,重點按揉曲池、尺澤、外關、合谷、魚際,拿揉風池,再著力按揉中府、天突、膻中,拿捏肩井,按摩上背部1~2分鐘,并點按大椎、肺俞(每穴操作時間為1 ~2分鐘),拍打上背至兩肩5遍,并沿督脈和膀胱經從上背部向腰部拍打5遍。
治療原理
風寒型按摩印堂、迎香,分推前額,能止頭痛、通鼻竅;按肺俞 與中府(肺募穴、手、足太陰經交會穴),乃俞募相配,能宣肺解表, 止咳嗽,除鼻塞;按風門(足太陽經與督脈交會穴),可散風止咳,除熱,止頭痛、項強;按揉拿捏風門、風池(足少陽、陽維之會)、肩井(足少陽、陽維之會),可解表散寒止頭項疼痛;按揉合谷(手 陽明經之原穴)、外關(八脈交會穴),可疏風清熱、舒筋活絡,能加強解表之力。
化熱型點按大椎(諸陽之會)能宣通三陽經氣,具有良好的解熱作用;按風池可疏風散熱解表;按曲池(手陽明經之合穴)、合谷能 瀉肺熱,除咳嗽并消除咽喉腫痛;按膻中(手、足陽明經交會穴)、天突(陰維、任脈之會)可止咳,消除咽喉腫痛。
中醫推拿按摩治療上述普通感冒,輕證3~4次即可痊愈。在操作時當避風寒。同時,患者也要在飲食起居上注意防寒保暖,多飲開水,避免過度勞累。由于按摩治療一般無不良反應,所以這種方法尤其適 合小孩、老人和準備孕育者。對于孕婦,在醫生的指導下可減除合谷等穴。
中醫按摩推拿可以預防感冒
冬季節是感冒的高發季節,預防感冒的工作要做好,從中醫穴位可見耳朵上有預防感冒的穴位,按摩耳朵可預防感冒。下面介紹了具體的按摩手法,另外還為大家提供了一些其他預防感冒的方法,不妨學習下吧。
按摩耳朵預防感冒
方法
用食、拇指輕擦耳輪(耳朵的外周),擦至局部透熱(由內向外發熱)。預防感冒:兩耳交替按摩,每日一次,一次五分鐘左右。治療感冒:兩耳一起按摩,每日2-3次,初次治療可遵男左女右法(即男士按左耳,女士按右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