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生理條件下,血管內滲透壓和血管壁通透性處在一較恒定的水平,拔罐的抽吸很難將其改變,不易起泡。
發泡后可用消毒針灸針將較大的泡刺破,放出其中的液體。對于發泡后的創面如何處理,如今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觀點:一種是為防止感染,用無菌紗布覆蓋,按時換藥,直至愈合;另一種觀點則是繼續在發泡部位拔罐,以抽吸其中的病理產物。
現在更多人比較傾向于后一種。大家都知道,以前有“血罐”的治療方法,即在拔罐前先用三棱針或梅花針點刺拔罐部位,可以抽吸出一些暗紫色的血液凝塊,療效比較明顯。但缺點是如何確定被拔罐部位是瘀血瘀阻的部位呢?如果確定準確,能夠抽出瘀血,癥狀明顯減輕,如果確定不準,將會拔出紅色血液,癥狀也不能減輕。現在拔罐發泡已經證明局部有病,所以更應該在發泡處繼續拔罐以抽吸出病理產物。
傳統的“走罐”療法,用新式拔罐更為方便
方法:在拔罐口涂適量潤滑油(用紅霉素或以凡士林和甘油按適當比例調和),拔住,不宜太緊,緩慢移動罐體,可同時起到拔罐和刮痧的雙重作用。適用于面積較大且平滑的部位,如頸、肩部及腿部等,皮膚有破潰者不宜用此法。
拔罐注意事項你要知道這些
1、預防暈罐
和暈針一樣,暈罐也是一種血管抑制暈厥。其發生率雖無針刺高,但也絕非罕見。臨床表現和暈針類似,如頭暈、胸悶、惡心欲嘔,肢體發軟,冷汗淋漓,甚者可出現瞬間意識喪失等。因此,應引起充分重視。
2、選取適當體位
拔罐療法的體位選擇原則是:局部平坦、松馳,且能保持固定一定時間。因為局部肌肉緊張,不利于吸拔,而變動體位,可造成罐具脫落。在不影響取穴的前提,一般多選臥位,一是此體位易于固定的操作,二是罐具脫落不易摔碎。
3、避免燙傷
應注意熟練掌握各種吸拔之法,動作要正確、迅速。每種吸拔法之注意點,已有詳細說明,這里不再贅述。需要提一下的是,在機體凹凸不平處,特別是關節部位拔罐時,往往不易操作,即使拔住,也容易發生漏氣。
4、拔火罐要找準穴位
拔火罐,首先要講究部位是否正確,拔火罐不只是哪里疼在哪里拔火罐,中醫講究辨證施治,除了疼痛部位的穴位要拔火罐外,還要在疼痛的相關穴位拔火罐,才能達到效果。如有的患者腰疼,可能還需要在腿部的穴位拔火罐。很多市民并不了解人體的穴位情況等,因此拔火罐好到相應正規醫院拔。
5、紫印未消失不宜重復拔
有的人在一次拔火罐后,疼痛沒有完全消失,又在疼痛部位繼續拔火罐,希望能夠通過這種強效的手段治愈疾病。其實,這種是錯誤的。如果上次拔火罐部位的紫紅印記還沒有完全消失,是不能在紫印部位連續拔火罐的,要更換到相關穴位。否則不但不能緩解疼痛問題,還可能帶來更多的問題。
6、拔火罐兩小時后再洗澡
拔火罐時,有的人盡可能地延長拔火罐的時間,以為可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然而專家提醒,拔火罐的時間好控制在10分鐘或10分鐘之內,如果時間太長,拔火罐部位很可能出現起泡、破潰甚至感染。
結語:上述內容就是關于中醫養生中的拔罐的一些相關內容的具體介紹,通過上文的介紹,大家對于拔罐應該都有所了解了吧?如果您也喜歡養生的話,不妨來試試拔罐養生哦,拔罐可以養生保健,還能預防以及治療疾病。如果您是一位愛美的女性的話,那更要拔罐了,因為拔罐也有美容的功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