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髃、肩前、肩貞、阿是穴、陽陵泉、中平穴(足三里下1寸)
證屬太陰經者加尺澤、陰陵泉;證屬陽明、少陽經者加手三里、外關;證屬太陽經者加后溪、大杼、昆侖;痛在陽明、太陽配條口透承山。
肩前、肩貞要把握好針刺角度和方向,切忌向內斜刺、深刺;陽陵泉深刺或透向陰陵泉;條口透承山可用強刺激;局部畏寒發涼可加灸;肩部針后還可加拔火罐并行走罐;余穴均按常規針刺。凡在遠端穴位行針時,均令患者活動肩部。
(二)其他療法
1.芒針
肩髃透極泉、肩貞透極泉、條口透承山等
讓病人坐位肩平舉,深刺肩髃穴,肩不能抬舉者,可局部多向透刺,使肩能抬舉。條口透承山時,邊行針邊令病人活動患肢,動作由慢到快,用力不宜過猛,以免引起疼痛。
2.刺絡拔罐
對肩部腫脹疼痛明顯而瘀阻淺表者,可用皮膚針中、強度叩刺患部,使局部皮膚微微滲血,再加拔火罐;如瘀阻較深者,可用三棱針點刺2~3針,致少量出血,再加拔火罐,使瘀血外出,邪去絡通。每周治療兩次。
3.耳針
肩、肩關節、鎖骨、神門、對應點等穴
每次選3~4穴,毫針強刺激,留針30分鐘,每日一次;也可用王不留行籽貼壓, 2~3天更換一次。
4.電針
肩髃、肩髎、肩前、天宗、曲池、外關等穴
每次選擇1~2組腧穴,接通電針儀,早期用連續波,后期用斷續波強刺10~15分鐘。每日一次。
5.穴位注射
在肩部穴位注射當歸、川芎、元胡、紅花等注射液或10%葡萄糖注射液、維生素B1注射液,每穴每次0.5毫升。
五、適宜技術
1.鋒鉤針治療頭痛肩周炎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