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補心
味過于苦,反而能傷心,導致心肺功能障礙(火克金)。苦味由有機堿或無機堿離子產生,如茶葉、咖啡、可可等食品呈苦味,就是因其含有茶堿、咖啡堿之故。中醫認為,苦味具有解除燥濕、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益腎利尿以及健胃等作用。苦味對人體雖有多種益處,但多食會引起腹瀉、消化不良等癥。
辛味補肺
味過于辛,反而能傷肺,出現筋脈遲緩不利,又因為肺主氣,傷氣可引起傷神而發生精神衰弱。
常見疾病的養生治療方法
在當天的講座中,我們重點講解了慢性脾胃病、心腦血管疾病、風濕疾病痛等慢性疾病的中醫養生方法,并推薦了一些療效顯著的食藥用源的藥材和食物,強調要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養生方法,養成科學的生活起居習慣,持之以恒地堅持中醫養生方法,以達到防治慢性疾病的作用。
慢性脾胃病
專家曾經說過,慢性脾胃疾病是指消化疾病異常表現的一類疾病。這類疾病主要有慢性胃炎、腸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膽囊炎、肝炎、胰腺炎等。疾病主要表現為飲食減少、沒有食欲,脘腹脹悶或上下撐脹、進食后加重,脘腹疼痛,脘腹畏冷,燒心胃熱,惡心,嘔吐,噯氣,呃逆,腹痛腹脹,便秘或便溏腹瀉,乏力,頭暈頭悶,精神不振等等。
【運動】戶外運動要注意對腰、腹、足部保暖,避免在濕冷的環境長時間停留,不坐涼地、石頭,不吃涼食冷飲,不當風呼喊。針對很多市民呼喊晨練的養生方法,王睿琦指出,應根據自己的體質進行,如若慢性脾胃病患者經常在晨練中迎風呼喊,可能會起到相反的作用。此外,對于慢性脾胃病的患者來說,運動量一定要循序漸進,身體沒有恢復前不做長時間的行走、慢跑和負重鍛煉。
【飲食】忌食生冷、辛辣、黏膩食物和大寒大熱性質食物;宜食溫熱食物、易消化食物、性質平和的食物。
【藥療】薏苡仁:甘淡涼,歸脾胃肺經。有健脾滲濕,止瀉清熱功效。其性清補淡滲,健脾胃利濕而不傷氣,生用偏涼,但炒后食用則性溫平,可和脾胃之氣,治療寒、熱、濕瀉;同時,還有治療筋肉濕痹的作用,對于肌肉酸重沉痛,關節屈伸不利癥狀有很好的治療作用。現代研究,薏苡仁還能夠增強人體的免疫機能,防癌抗癌。
雞內金:甘平,歸脾胃小腸膀胱經。有消食健胃,通淋化石功能。可用于食積不化,脘腹脹滿,脾虛食少,消化不良,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說:“不但能消脾胃之積,無論臟腑何處有積,雞內金皆能消之。是以男子痃癖,女子癥瘕,久久服之,皆能治愈。”本藥并能化積消石,治療膽結石,泌尿道結石。
砂仁:辛溫,歸脾胃腎經。化濕開胃,溫胃止瀉。治療脾胃氣滯,中焦濕阻,脘腹痞滿脹痛,噯腐吞酸,腹痛腸鳴,便溏腹瀉等。《藥品化義》:“主散結導滯,行氣下氣,取其香氣能和五臟,隨所引藥通行諸經。若嘔吐惡心,寒濕冷瀉,腹中虛痛,以此溫中調氣;若脾虛飽悶,宿食不消,酒毒傷胃,以此散滯化氣;若胎氣腹痛惡阻食少,胎脹不安,以此運行和氣。”
心腦血管病
心腦血管病,是指心血管疾病和腦血管異常表現的一類疾病。主要有心肌缺血、心律不齊、冠心病、心梗、高血壓、腦血管意外半身不遂等。這類疾病的表現主要有精神不振、乏力倦怠、心悸心慌、胸悶胸痛、健忘失眠、頭痛頭暈、肢體活動障礙等等。
【運動】戶外運動要注意保暖防寒,避免在高溫嚴寒的環境長時間停留,運動時平穩和緩循序漸進,心臟疾病患者不宜做長時間的行走和慢跑,血壓高者不宜做身體劇烈俯仰和攀登、負重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