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覺醒來的時候會發現自己的脖子沒辦法扭頭了,而且還酸酸漲漲的,頸部以及背部特別難受。這就是我們經常說到的落枕,落枕其實是一種常見病,好發于青壯年。落枕的常見發病經過是入睡前并無任何癥狀,晨起后才發現的,這也就說明了落枕與睡眠姿勢脫不了干系。那么,落枕要怎么辦呢?中醫養生中有沒有什么好的辦法幫助我們治療落枕呢?下面咱們一起來看看吧!
中醫中這樣認為,如果我們長時間超負荷工作的話,勞累會導致人體的脈絡空虛。另外,晚上的時候,陽氣漸衰、陰氣漸盛,如果沒能做好保暖工作,就會很容易受邪導致脈絡受阻進而出現落枕的情況。通常來說,一個月中偶爾出現一兩次落枕不是大問題,不必太過擔心。只要改變我們長時間伏案工作的發生,增加運動量就好了。
值得強調的是,如果病人一個月中出現落枕達到3次以上,甚至頻繁發作時就要有所警惕了。這時可能與病人體內瘀血太重有關。此時一定要從頸椎找原因。臨床統計發現,落枕病人多與每天長時間伏案工作導致機體透支引發氣虛有關。中醫認為,“氣為血之帥”,當氣無法推動血運行時,頸部再感受寒邪,必然會導致落枕。因而,此類病人除了常常出現落枕外,還多會伴有精神疲憊、精力不集中、乏力、頭暈、記憶力差等氣虛的癥狀。此類病人除了要到正規的中醫院接受針灸、理療外,好配服中藥進行調理。可選用黨參、當歸、元胡、川芎、桃仁等中草藥進行益氣、活血、扶正等治療,效果會更好。
落枕是常見的癥狀,早上起床后發現自己出現了落枕的現象,落枕后帶來的痛苦、和工作上的不便就不用說了。由于它可以“自愈”,很少有人去醫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中醫如何治療落枕
落枕——走罐+艾灸
對于那些風寒導致的;落枕,可以食用拔火罐的方法,這樣效果特別明顯。這樣一類患者通常都是早上起來出現頸項以及肩背部出現不適的感覺,脖子活動有限,特別是以旋轉后仰為甚。如果把頭轉向一邊,肌肉就會出痙攣酸脹,同時還有可能伴有惡寒、頭暈、精神疲倦、口淡不渴等癥狀。
對這種情況可采用在頸部及落枕周邊部位走罐、留罐和艾灸綜合療法來治療。先在疼痛部位均勻涂抹上紅花油,采用走罐的方法,直至皮膚紅暈為度;之后再在風門、風池、大椎穴等穴位上留罐;起罐后再用艾條溫灸上述穴位10分鐘,每日1次,直至癥狀緩解為止。
落枕——推拿
位置:落枕穴在手背側,當第二、第三掌骨之間,掌指關節后約1厘米處。用手指朝手腕方向觸摸,從骨和骨變狹的手指盡頭之處起,大約一指寬的距離上,一壓,有強烈壓痛之處。
方法:用拇指的指尖切壓揉按落枕側的“落枕穴”,并同時活動被切壓手的手指,以加強穴位的指壓感覺。按摩手部的同時,緩慢活動頸部:將頭稍向前伸,由前下方緩緩縮下去,使下頜向胸骨上窩靠近,頸部肌肉保持松弛,然后將頭輕輕緩慢地左右轉動,幅度由小逐漸加大,并將頸部逐漸伸直到正常位置。轉動時以基本不出現疼痛的大幅度為限。
功效:只要進行五到十分鐘就可以了,疼痛感明顯會得到緩解。這種方法既可以治療落枕,還在一定程度上預防頸椎病的發生。另外也是可以緩解手臂痛和胃痛的。
注意:應注意鑒別落枕與早期頸椎病,后者好到醫院治療。
落枕——搟面杖按摩
無論是偶發落枕還是經常落枕,民間有一個小方法效果也不錯:把搟面杖放在火上烤熱,注意把搟面杖放在火上時火苗不要太旺,搟面杖也要不停地轉動。待搟面杖燒熱后,家人可以讓病人低頭正坐或者趴在床上,然后用發熱的搟面杖在患者頸部輕輕地滾動,直至頸部皮膚發熱發紅,但不要起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