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是我國中醫養生保健方法中的一種,通過在身上某些特定的穴位上施針,可以疏通經絡,和氣血。不僅僅可以用于強身健體,還可以用于預防以及治療疾病。那么,大家對中醫針灸的了解有多少呢?針灸針經常用到的穴位有哪些?針灸可以治療哪些疾病呢?相信這些問題都是各位熱愛養生的朋友想要知道的問題。接下來的時間呢,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中醫養生中的針灸,感興趣的趕緊過來看看吧!
針灸還有另外一個叫法——針刺療法,它是通過將針具按照適合的角度慢慢刺入患者身體里面的穴位之中,然后運動捻轉一提插等方法來刺激患者的某一特定部位,從而達到疏通經絡、和氣血等目的,以起到調理身體以及預防治療疾病的作用。接著呢,小編就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針灸中為常用的幾個穴位。
三陰交穴:針對婦科病皆有效
位置:三陰交穴位于小腿的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小腿內側骨)內側緣后方凹陷處。
作用:三陰交穴屬脾經之穴,是肝、脾、腎三經交匯之處,又名“女三里”,有調和氣血、補腎養肝的功用。
刺激三陰交穴,對于任何婦科疾病都有一定效果。比如痛經、月經不調、女性更年期綜合癥、氣血不和、手腳冰冷等等。
操作:痛經或月經不調者,在月經開始前5至6天起,每天花1分鐘刺激本穴,有良好的保健效果。更年期綜合征等病癥者,常刺激此穴,能改善病情。但孕婦不宜。
足三里穴:人體保健第一要穴
位置:足三里穴位于膝蓋前外側下方凹陷處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的位置。
作用:足三里號稱人體保健第一要穴,民間有“常灸足三里,勝吃老母雞” 之說。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腸蠕動有力而規律,增強消化功能,增進食欲;改善心臟功能,調節心律;常按揉足三里穴能預防和減輕很多常見病,如胃十二指腸潰 瘍、急性胃炎、胃下垂、嘔吐、腸炎、便秘、膽囊炎、膽腎結石絞痛及糖尿病、高血壓等,并對解除急性胃痛效果明顯。
操作:每天用拇指輕輕按揉足三里,每次時間維持在兩到三分鐘,力度只要感覺局部有酸脹感為宜。如果處于一些緊急情況,例如胃痛急性發作了,但是所穿的褲子卻是很緊,這時可以用鼻尖隔著衣物來刺激這個穴位,以癥狀減輕為度。
膻中穴:“捶胸頓足”延年益壽
位置:膻中穴位于我們身體的正中間上面,具體在第四根肋骨,兩乳頭連線的中間點的位置。
作用:刺激該穴能活血通絡、寬胸理氣、止咳平喘。尤其是可有效治療各類“氣”病,包括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疾病,如哮喘、胸悶、心悸、心煩、心絞痛等。還可以治產后缺乳、乳腺炎、肋間神經痛、胃賁門痙攣等病癥。
操作:可雙手交叉,握空心拳,然后捶打這個穴位。也可將一手四指并攏,用指腹順時針打圈按揉或從上自下推揉,每天不少于100次,持續2至3分鐘。現代醫學證明,人體是從胸腺開始衰老的,經常“捶胸頓足”,延年益壽?!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