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是立冬了,那也就是說冬天的腳步已經近來,冬天氣溫低,人們的活躍度會降低。但是,冬天雖冷,也不能忘了養生哦。那么,冬天要怎么樣養生呢?冬天養生應該吃些什么東西。今天呢,小編給大家總結了一下中醫養生中的冬季養生常識,感興趣的朋友看過來啦!
冬季養生保健四招
起居調養
中醫強調了“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說,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擾動陽氣而破壞人體陰陽轉換的生理機能。正如“冬時天地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作勞汗出,發泄陽氣。”因此,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陽氣潛藏,陰精蓄積。而衣著的過少過薄、室溫過低即易感冒也會耗陽氣。
反之,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腠理開泄,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于侵入。中醫認為:“寒為陰邪,常傷陽氣。”人體陽氣好比天上的太陽,賜予自然界光明于溫暖,失去她萬物無法生存。同樣,人體如果沒有陽氣,將失去新陳代謝的活力。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適當添加衣物。
飲食調養
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而調節飲食。元代忽思慧所著《飲膳正要》曰:“……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也就是說,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如:牛羊肉、烏雞、鯽魚等,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蘿卜、青菜、豆腐、木耳等。還可多飲豆漿、牛奶。另外,糯米性溫,有暖胃等功效,故在南北方都有講究冬天多吃糯米飯的習俗。
冬季進行食補可得因人而異的,這是因為我們吃的東西有谷肉果菜之分,而人也有男女老幼之別,個人的體質也有虛實寒熱之辯,本著中醫養生的原則,強調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耋耄重延。因此,冬天進步,一定要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千萬不要人云亦云。
運動養生
立冬過后,天氣逐漸轉冷,自然界中的許多動物開始冬眠,不少人也深重腦倦,只想待在家中,根本不想走到戶外,更不用提參加體育鍛煉了。事實上,這樣對健康有害無利,在立冬時節堅持體育鍛煉,不僅能使人的大腦保持興奮狀態,增強中樞神經系統的體溫調節功能,還能提高人的抗寒能力。因此在冬天仍堅持鍛煉的人很少患病,正如俗話所言:“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氣溫的降低,人在立冬以后新陳代謝的速度會放緩,因此在此時節鍛煉不宜太激烈,以防止適得其反。健身操、太極拳或跳舞、打球等運動均是立冬鍛煉的不錯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