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的身體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氣虛血虧、陰陽失調和皮膚暗沉等等,這些問題都反應了我們的內臟器官出現了問題。中醫養生樣的是我們的五臟六腑,養的是我們身體內部的穴位和脈絡。只要我們的身體內部健康了,我們的外在肌膚和臉色自然也就紅潤健康了。
內外調理養出好氣色
我國古代的中醫學專著《黃帝內經》里的“臟象學說”中關于美容養顏的問題就提到要“養于內、美于外”,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的內臟器官功能失常,我們就會氣虛血虧,然后臉上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皺紋、斑點、皮膚松弛等等。
中醫認為肝主疏通及渲瀉,功能是疏瀉全身氣、血及津液。若人經常處于壓力、緊張及情緒差的狀態下,就會呈現肝氣郁結,肝氣郁結會產生氣血逆亂及瘀滯,膚色便會蠟黃而黯沉。而脾臟影響膚色的原因,則在于中醫認為脾主統血,也主肌肉、主四肢,所以說是氣血的生化之源,如果飲食失調及心神不寧影響消化功能,就會產生脾虛的現象。
至于腎在中醫則認為是腎主水,也就是主掌人體全身津液平衡,倘若操勞過度則會虛火上升而郁結不散,使皮膚粗糙暗沉。“肺主皮毛”,由于“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腎虛或腎水不足則會影響肺臟功能,膚色也會變差。
對癥調理是關鍵
怎么樣吃才能吃出健康白皙?我們如果想要從體內補充抗氧化、代謝黑色素的保健食品,那么在平時一定要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千萬不要以為吃了美白藥材就一下子能白了。我們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膚色暗沉的狀況也各不相同,那么調理的方法及使用的藥材自然也是不一樣的。中醫認為不同原因會導致皮膚的色澤表現不同,所以我們要針對不同原因調理體質,對癥下藥,這樣才能真正解決肌膚不能美白的。
血虛的調理
面色:慘白或萎黃--如果膚色是屬于慘白或是萎黃的,大多屬于血虛,這類女性平常會覺得很容易疲倦、頭暈,有時也會有心悸。
自察:觀察舌頭,會發現舌苔比較薄、白,而且也可以發現平時的經血顏色比較淡、稀。
調理:有這種情況可以從補血下手,市場上很容易買到的四物產品就很有幫助,不過注意里面的“地黃”要選擇熟地黃才能補血并讓血產生熱能,同時也可以再加上黃芪或人參幫忙行氣。常吃紅燒鰻的效果不錯。
腎氣不足的調理
面色:腎氣不足明顯的特征之一就是皮膚暗沉。腎氣不足常常造成陰液虧損,因此想要皮膚更白更嫩必須要補腎氣來代謝我們體內的黑色素。
自察:腎氣不足,通常是因為太過疲累所致。覺得疲憊勞累,胃口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