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又稱玉靈、萬靈桂、茯靈等。外皮淡棕色或黑褐色,內部粉色或白色。對用于藥材方面。大家應該很少見到。那么茯苓的營養價值有哪些呢?它的功效與作用有什么呢?茯苓餅是怎么做的?種種問題小編已經為大家解答啦。
茯苓富含蛋白質(1.2克/100克)及茯苓多糖、茯苓聚糖、茯苓酸、脂肪酸、卵磷脂、腺嘌呤、蛋白酶、三萜類化合物等物質。
茯苓還含有鉀(58毫克/100克)、鐵(9.4毫克/100克)、鈣鈣(2毫克/100克)、鎂鎂(8毫克/100克)、錳(1.39毫克/100克)、鋅(0.44毫克/100克)、銅(0.23毫克/100克)、硒(4.55微克/100克)等礦物質及維生素B2(0.12毫克/100克)、煙酸(0.4毫克/100克)等微量元素。
養心安神
《本草經疏》記載:茯苓可“開胸腑,調臟氣,……補心益脾……”中醫常用茯苓調理心神不安、心悸、抑郁、失眠、多夢等癥。
健脾補氣
《本草衍義》記載:茯苓“益心脾不可闕也。”《用藥心法》記載:茯苓“益脾逐水,生津導氣。”中醫認為,對于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泄瀉、帶下等癥,有標本兼顧的功效。所以茯苓常用做健脾,補氣虛的輔佐藥。
調理痰濕
《世補齋醫術》記載:“茯苓一味,為治痰主藥,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動,濕也,茯苓又可行濕潤。”茯苓對于脾虛不能運化水濕,停聚化生痰飲等癥狀,具有顯著治療作用。
補中健胃
《本草正》記載:茯苓能“補中健胃;祛驚癇,厚腸藏……”現代醫學研究認為,茯苓對家兔離體腸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對大鼠幽門結扎所形成的潰瘍有預防效果,并能降胃酸。所以茯苓是調理胃腸疾病的一味良藥。
利尿
《本草綱目》記載:“茯苓氣味淡而滲,其性上行,開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所以中醫常用茯苓來調理小便不利,水腫等癥,并且茯苓藥性平和,利水而又不傷身體。
抗腫瘤
茯苓含有豐富的茯苓多糖、維生素、硒等微量元素,能增強人體細胞和體液的免疫功能,改善骨髓造血功能。現代醫學實驗證實,茯苓多糖對小鼠肉瘤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并能增強腫瘤患者的食欲、控制癥狀,減輕放療、化療的副作用。
降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