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
甘咸,溫。
《本草蒙筌》:"味甘,氣大溫,無毒。"
《綱目》:"味甘咸,溫,無毒。"
《醫林纂要》:"甘苦咸,溫。"
歸經
入肺、肝、腎經。
《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脾、腎三經。"
《本草經解》:"入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
《本草再新》:"入肝、肺、腎三經。"
功能主治
補氣,養血,益精。
治虛損,羸瘦,勞熱骨蒸,咳喘,咯血,盜汗,遺精,陽痿,婦女血氣不足,不孕或乳少。
①《本草拾遺》:"主血氣羸瘦,婦人勞損,面鼾皮黑,腹內諸病漸瘦悴者。"
②吳球:"治虛損勞極,癲癇,失志恍惚,安心養血,益氣補精。"
③《本草蒙筌》:"療諸虛白損,勞瘵傳尸,治五勞七傷,骨蒸潮熱,喉咳音啞,體瘦發枯,吐衄來紅。"
④《會約醫鏡》:"凡骨蒸盜汗,腰痛膝軟,體瘦精枯,俱能補益。"
⑤《本草再新》:"大補元氣,理血分,治神傷夢遺。"
⑥《現代實用中藥》:"用于神經衰弱、陽痿、不孕,又為陣痛催進劑及促進乳汁分泌劑。"
⑦《山東中草藥手冊》:"預防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