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局麻作用
蟾酥及所含成分有局麻作用80%蟾酥醇提物有表面麻醉作用。
在兔角膜及人舌試驗,作用比狄卡因慢而持久,其中以蟾毒靈局麻作用強,較可卡因大30-60倍,且無刺激作用,華蟾毒精及華蟾毒它靈約為蟾毒靈的1/6,日蟾毒它靈約為1/20。0.1-0.5%華蟾毒精溶液局部應用能引起舌頭麻木,其局麻作用點可能為感覺神經末梢感受器,對神經纖維作用很弱,不飽和內酯環的存在和C3位的羥基對局麻似是必需的。
蟾酥水劑表面麻醉的低有效濃度為0.5%,其麻醉時間比同濃度的狄卡因強1倍。
局麻作用機理與肌細胞的緩慢除極和釋放乙酰膽堿的機理有關。
7、抗腫瘤與抗輻射作用
蟾毒內酯類物質對小鼠肉瘤180、兔BP瘤、子宮頸癌14、腹水型肝癌等均有抑制作用。
在機體能抑制人的顴上下頜未分化癌、間皮癌、胃癌、脾肉瘤、肝瘤等腫瘤細胞的呼吸。
延長患精原細胞瘤、腹水癌和肝癌小鼠的生存期,試管中對白血病細胞有抑制作用。
據實驗報告,華蟾素對動物移植性腫瘤有抑制作用,尤其是對小鼠肝癌有較明顯的抑制作用。
蟾酥能不同程度地防治化療和放療引起的白細胞下降,對已下降者應用蟾酥可回升,且不再下降。蟾酥制劑具有類似腎上腺素作用,能增強機體對放療和化療的耐受力,對X線局部照射有保護作用,可能是該品抗腫瘤的重要機制之一。
蟾毒配基的抗腫癌作用,以嚏根草甙元-3醋酸對大鼠W256抑制率達75%,但治療指數低,利用美蘭氏試管法與細胞呼吸器法,研究了蟾酥與蟾皮制劑對體外白血病細胞的作用,觀察到能抑制糖酵解和細胞呼吸過程。
另有報道從植物分離出與蟾毒內酯結構相似的強心甙和甙元對Hala-S3腫瘤細胞和烏本甙對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這種抗腫瘤作用認為是抑制Na+ -K+ -ATP酶使細胞內K濃度下降,從而不能維持核酸合成所必需的K濃度所致。
有人通過溶血空斑形成細胞(PFC)試驗,E-花環形成細胞(E-RFC)試驗,聚集IgG抑制E一RFC恢復試驗以及單核、巨噬細胞吞噬功能試驗,發現蟾酥制劑具有增高小鼠脾臟溶血空斑形成細胞(PFC)活性率,促進巨噬功能以及增高血清溶菌酶濃度等作用。
此種增加B細胞作用,可能是蟾酥抗腫瘤的重要機制。
蟾酥水溶性總成分,體外培養下對惡性神經膠質瘤細胞1μg/ml濃度時仍有抑制作用。
10μg/ml濃度以上對中國金倉鼠惡性轉化細胞系(BHLB4)有明顯抑制作用。
1μg/ml在初加入時對BHLB4細胞有抑制作用,但很快BHLB4細胞就適應生長。
急性毒性試驗半數致死量為60.71mg,無刺激性,不溶血,亞急性毒性試驗未見病變。
認為該品可能通過人體必需微量元素及肽類而起作用。
該品優于全蟾酥及其脂溶性成分,安全無毒。在臨床上對抗炎、抗結核、抗癌方面起到明顯療效,可代替全蟾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