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陳是一味傳統的中藥材,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茵陳大棗湯就是茵陳的食用方法之一,但是茵陳大棗湯副作用也不能被忽視,下面三九養生堂的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茵陳的功效與作用以及茵陳的食用發發和茵陳的方劑都有哪些。
目錄
茵陳的簡介
茵陳是一種菊科植物。
茵陳蒿經冬不死,春則因陳根而生,故名因陳或茵陳。
至夏其苗則變為蒿,故亦稱茵陳蒿。
《本草拾遺》云:“雖蒿類,苗強,經冬不死,更因舊功而生,故因陳,后加蒿字也。”
嫩苗可作菜蔬,洪舜俞《老圃賦》云:“酣槽紫姜之掌,沐醯茵陳之絲。”
李時珍云:“今淮揚人二月二日猶采野茵陳苗和粉作茵陳餅食之”。
中國民間現尚有以米粉作茵陳糕、團的習慣。
茵陳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藥用是茵陳蒿。
故有“二月茵陳,五月蒿”的說法。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狀。
莖直立,高0.5~1m,基部木質化,表面黃棕色,具縱條紋,多分枝,幼時全體有褐色絲狀毛,成長后近無毛。
葉1~3回羽頭深裂,下部裂片較寬短,常被短絹毛,中部葉裂片細長如發,寬約1mm,上部葉羽頭分裂,3裂或不裂,近無毛。
頭狀花序小而多,密集成復總狀,總苞片3~4層,無毛,外層卵形,內層橢圓形,中央綠色,邊緣膜質,花黃色,管狀,外層花3~5,雌性,能育,內層花兩性5~7,不育。
瘦果長圓形,長約0.8mm,無毛。
花期9~10月,果期10~12月。
生于山坡、路邊。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主產于陜西、河北、山西等省。商品通稱綿茵陳,陜西產者稱西茵陳,質量佳。
除供應本省外,并運銷南方諸省。其他種省、區產者,多自產自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