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海金沙馬蘭茶
組成
海金沙(鮮品)、馬蘭(鮮品)各30克(干品各15克)。
制法
上藥洗凈,加水煎湯代茶飲,不拘時。每日1——2劑。小兒可少量頻服。
功效
主治霉菌性口腔炎。中醫兒科名“鵝口瘡”。
患兒因心脾積熱而致的口腔舌面滿布白屑,狀如鵝口,伴有面赤唇紅,煩躁蹄哭,口渴口干,小便短赤,舌紅脈滑等。
宜忌
腎陰不足,虛火上浮而致的鵝口瘡不宜飲用。
按語
鵝口瘡一病多見于嬰幼兒,身體極度衰弱的成人、老人或長期應用抗菌素、激素的患者亦可得之。
本病多由白色念珠菌等致霉菌引起。中醫則認為是心脾積熱或腎氣不足、虛火上浮致病。
嬰幼兒多和胎熱內蘊或口腔不潔、感受穢毒之邪蘊結心脾,上熏口舌有關。亦有因先天不足、腎陰虧損致虛火上浮而發病。
本方海金沙性味甘淡而寒,能清利小腸和膀胱濕熱。海金沙藤兼有清熱解毒,治療癰瘡療毒、口舌生瘡之功。
馬蘭辛平,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清利濕熱,是治療咽喉腫痛、口瘡、出血等病的民間草藥。
《養生治病茶療方》介紹本方時說:“江西省德興縣原人民防治院介紹,該院用此茶治療10個月至3歲體質、營養均較差的6例霉菌性口腔炎患兒,輔之以2%碘甘油涂擦口腔及咽部,3——5天均痊愈”。
根據海金沙和馬蘭的功效,本藥茶對心脾積熱之鵝口瘡是有一定療效的。
出處
《中草藥單驗方選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