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翁是我們常見的草本植物,在花壇、道路兩旁、林間空地等地方或都可看見它。可是你知道嗎,白頭翁可作藥食用,且有著很高的藥理作用,那么白頭翁有哪些功效和作用呢?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白頭翁”為毛莨科植物,多年生草本,別名有奈何草、粉乳草、白頭草、老姑草、菊菊苗、老翁花、老冠花、貓爪子花等等。
白頭翁的功效
【性味】
味苦;性寒。
《本經》:味苦,溫,無毒。
《別錄》:有毒。
《藥性論》:味甘苦,有小毒。
李杲:味苦,性寒。
【歸經】
入大腸、肝、胃經。
《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腎二經。
《本草經疏》:入手、足陽明經血分。
《長沙藥解》:入足少陽膽、足厥陰肝經。
【功效主治】
白頭翁性寒;歸胃、大腸經;白頭翁藥用價值高,從上述歷代本草專著看出多有記述。中醫認為,白頭翁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明目,燥濕殺蟲的功效;主治熱毒痢疾,鼻衄,血痔,帶下,陰癢,癰瘡,瘰疬等癥。
《本經》:主溫瘧狂易寒熱,癥瘕積聚,癭氣,逐血止痛,金瘡。
《別錄》:(主)鼻衄。
陶弘景:療毒痢。
《藥性論》:止腹痛及赤毒痢,治齒痛,主項下瘤疬。主百骨節痛。
《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氣及暖腰膝,明目,消贅。子:功用同上。
《傷寒蘊要》:熱毒下痢紫血鮮血者宜之。
《本草匯言》:涼血,消瘀,解濕毒。
《本草備要》:治禿瘡、瘰疬、疝瘕、血痔、偏墜,明目,消疣。
《綱目拾遺》:去腸垢,消積滯。
《現代實用中藥》:療咽腫。
敗毒抗癌
用于癌瘤積毒:直腸癌 白頭翁15克,藤梨根、瞿麥、豬瘦肉各12克 加水2500~3000毫升,煎至500毫升,早、晚分服,食肉飲湯。并用鴉膽子煎水,保留灌腸(用導尿管注入瘤體上方)。有一定療效。亦宜于結腸癌。白血病 白頭翁、山慈姑、山豆根各15克,黃藥子、白花蛇舌草、龍葵各30克 水煎 3次服。宜于發熱、出血各型急性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