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風藤,或許我們并不知道它的名字,但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的看到他。青風藤是一種有著很高的藥用價值的中藥,而作為一種中藥,它有哪些功效和作用呢?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青風藤有著很多的名字,比如青藤、尋風藤。它有著很高實用價值。
【性味歸經】
味苦、辛,性平。有毒。歸肝、脾經。
【功效主治】
祛風除濕,利尿消腫。主治風濕痹痛,歷節風,鶴膝風,心胃氣痛,水腫,腳氣,癰腫惡瘡,皮膚癢疹。
《綱目》:“治風濕流注,歷節鶴膝,麻痹瘙癢,損傷瘡腫。入藥酒中用。”
《藥性考》:“濕痹骨痛,腳腿轉筋,鶴膝風痿,麻木膚疼,熬膏浸酒,治風有靈。”
《中國藥用植物圖鑒》:“本品有祛風行水,瀉下焦血分濕熱的功能,主作利尿劑,用治水腫,風腫,腳氣濕腫,風濕關節疼痛,癰腫惡瘡等癥。”
《甘肅中草藥手冊》:“祛風濕,治勞傷,止痛,利尿。主治風濕骨痛,勞傷骨痛,感冒,咳嗽,胃氣疼痛,皮膚癢疹,水腫等癥。”
對心臟的作用
青藤堿在麻醉犬整體實驗中,可使心肌收縮力、心率、舒張壓、左心室收縮壓、心臟指數、外周血管阻力及心輸出量顯著下降。
降壓作用
青風藤總堿的降壓作用迅速、強大,多次給藥不易產生快速耐受性。無論采用何種給藥途徑,對麻醉或不麻醉動物都有肯定的急性降壓效果。但青藤堿反復應用易出現快速耐受性。
抗心律失常作用
青藤堿對烏頭堿和哇巴因誘發的大鼠及豚鼠心律失常有明顯拮抗作用,也能對抗氯化鈣引起的大鼠室顫、氯仿-腎上腺素引起的家兔心律失常及異丙腎上腺素引起的心率加快,改善垂體后葉素引起的大鼠心電圖失常,并能預防缺血-再灌注對心臟的損傷,對缺血性心律失常也具有明顯對抗作用。
抗炎作用
青藤堿片灌胃能顯著抑制大鼠佐劑性關節炎,抑制角叉菜膠所致大鼠足跖腫脹和瓊脂肉芽腫形成,對5-HT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明顯的拮抗作用,并能明顯抑制醋酸所致小鼠扭體反應。腹腔注射能顯著降低大鼠足跖炎癥滲出物中PGE含量,抑制M炎性物質PGE2和白三烯C4的合成,使大鼠腎上腺維生素C含量降低,但切除雙側腎上腺或垂體后抗炎作用消失。青風藤提取物還能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誘導的兔血小板聚集。能明顯降低實驗性關節炎大鼠全血粘度,提高紅細胞變形能力,且隨劑量增加作用顯得更明顯,但對血漿粘度無明顯影響。另外還可防止補體激活引起的中性粒細胞聚集,改善炎癥癥狀。
對胃腸的影響
青藤堿能增加胃酸分泌,對在體兔腸青藤堿有興奮作用,與其促進組胺釋放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