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唐本草》:"味甘咸,平,無毒。"
②《本草拾遺》:"寒。"
③《醫學啟源》:"《主治秘訣》云,性涼,味微辛。"
④《湯液本草》:"甘而酸辛,性平。"
⑤《會約醫鏡》:"味甘辛咸,微溫。"
【歸經】 入心、肝經。
①《綱目》:"三陰經血分。"
②《本草經琉》:"入足厥陰、手少陰、足陽明經。"
③《藥品化義》:"入肝、胃、大腸三經。"
【功能主治】行血,破瘀,消腫,止痛。治婦人血氣心腹痛,經閉,產后瘀血脹痛喘急,痢疾,破傷風,癰腫,撲損瘀滯作痛。
①《唐本草》:"主破血,產后血脹悶欲死者。"
②《本草拾遺》:"主霍亂嘔逆及人常嘔吐,用水煎服之。破血當以酒煮為良。"
③《海藥本草》:"主虛勞血癖氣壅滯;產后惡露不安,腹中攪痛;及經絡不通,男女中風,口噤不語。宜細研乳頭香細末方寸匕,酒煎蘇方去滓調服,立吐惡物瘥。"
④《日華子本草》:"治婦人血氣心腹痛,月侯不調及蓐勞。排膿止痛,消癰腫撲損瘀血,女人失音,血噤,赤白痢并后分急痛。"
⑤《醫學啟源》:"《主治秘訣》云,發散表里風氣。""破死血。"
⑥李杲:"破瘡瘍死血,產后敗血。"
⑦《醫林篆要》:"補心散瘀,除血分妄作之風熱。"
總結:通過上面的介紹,想必大家都了解了蘇木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了吧。它對于循環、免疫、中樞等系統的作用是我們當引起重視的。通常情況下,是把蘇木用時刨成薄片或砍為小塊,或經蒸軟切片用。希望小編的介紹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