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瀉葉味苦性寒,質粘滑潤,能入大腸,瀉積熱,潤腸燥,通大便,少用又能助消化,除積滯,故適用於熱結或食積便秘,腹部脹滿。
行水消脹
多因情志郁結,飲食不節,嗜酒過度,蟲積日久,使肝脾損傷,氣血瘀滯,水濕不運所致。病癥可見腹部脹大,腹皮青筋顯露,四肢不腫(或微腫)。此證可選用番瀉葉行水消脹。
鑒別應用
大黃偏于寒下,巴豆偏于熱下,而番瀉葉之下,居于二者之間。但用量多少,對下劑的緩急有關。泡服則下速,煎服則下慢。
【配伍應用】
配枳實,消積導滯,除滿通便。治食積痰滯,胸腹脹滿,大便不通等癥。枳實,苦降下行,氣銳力猛為破氣消積,化食除痞的要藥,且有瀉熱通便的功用。《藥品化義》云:“(枳實)消痰癖,祛停水,逐宿食,破結胸。通便閉,非此不能也。”番瀉葉,味苦性寒,少用能助消化,除積滯,多用則入大腸,瀉積熱,通大便。二藥相伍,則瀉下異滯。消積除滿作用倍增。
配牽牛子,行水消脹。治水腫脹滿,二便不通。牽牛子,苦寒峻下,通利二梗,使水濕從二便排除。番瀉葉,味苦性寒,質粘滑潤,入大腸,潤腸燥,通大便,并能通過瀉下排除水濕。二藥相配,共奏行水消脹作用。
【臨床應用】
治療便秘
治療急慢性胰腺炎、膽囊炎、膽石癥和泌尿道結石。
治療細菌性痢疾。
治療消化性潰瘍出血。
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
用于腹部X線檢查、腸鏡檢查,以及手術前作為腸道清潔劑。
(二)番瀉葉的功效
【性味】 甘苦,寒,
《飲片新參》:"苦,涼。"
【歸經】 入大腸經。
【功能主治】瀉熱導滯。治熱結便秘,積滯腹脹。
①《飲片新參》:"泄熱,利腸府,通大便。"
②《現代實用中藥》:"治食物積滯,胸腹脹滿,便秘不通。"
總結:通過上面的介紹,想必大家都了解到了番瀉葉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了吧,在這里小編要提醒大家,番瀉葉一般在幾個小時內見效,是屬于猛藥,所以建議朋友們在一般情況不要多用。希望小編的介紹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