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鞭草的藥理研究
1、抗炎止痛
水及醇提取物對滴入家兔結膜囊內芥子油引起的炎癥均有抗炎作用,后者的抗炎作用比前者好。后者中的水溶部分又較水不溶部分為佳。水提取物對電刺激家兔齒髓引起的疼痛有鎮痛作用,給藥后1h開始,3h消失;醇提取物的鎮痛作用在6h后尚示完全消失,水溶部分作用更大,而水不溶部分則無鎮痛作用。
2、鎮咳
馬鞭草水煎液有一定鎮咳作用,其鎮咳的有效成分為β-谷甾醇和馬鞭草甙。
3、對子宮的作用
馬鞭草在濃度為1.6×10-2g/ml時,對大白鼠子宮肌條及非妊娠人體子宮肌條均有一定的興奮作用。在大白鼠子宮肌條,動情期的標本對馬鞭草為敏感,加入馬鞭草后常引起緊張性和收縮振幅同時增加;而其他各期的標本常常只是收縮振幅有所增加。人的子宮肌條對馬鞭草的反應較弱,一般只是緊張性發生變化。在大白鼠子宮肌條實驗中馬鞭草和PGE2有相互增強作用,而和PGF2a則只有相加作用。馬鞭草在足以興奮子宮平滑肌的濃度時,對空腸平滑肌去沒有明顯作用,也不能增強PGE2對空腸平滑肌的作用。
毒性
馬鞭草甙對交感神經末梢小量興奮,大量抑制;對哺乳動物可促進乳汁分泌。清熱解毒藥;活血通經藥;利水消腫藥;截瘧藥;活血散瘀,截瘧,解毒,利水消腫。用于癥瘕積聚,經閉痛經,瘧疾,喉痹,癰腫,水腫,熱淋。
性味歸經:苦,涼。歸肝、脾經。
毒性:其毒性很低,不溶血,有擬副交感作用。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草有小毒,制劑可治療瘧疾、白喉、流行性感冒等。有些人服后有惡心、頭昏、頭痛、嘔吐和腹痛等反應。孕婦禁服。
播報天氣 :湖北、江蘇、廣西等許多地方的田野、山坡均可見到的馬鞭草也能預報天氣。馬鞭草對濕度反應靈敏,如果它露出土外的根發霉并帶白色時,則預示有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