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拾遺》
“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稱人參三七,為中藥之珍貴者。”
《醫學衷中西錄》
“三七,諸家多言性溫,然單服其末數錢,未有覺溫者。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為血衄要藥。病愈后不至瘀血留于經絡,證變虛勞(凡用藥強止其血者,恒至血瘀經絡成血痹虛勞)。兼治:便下血,女子血崩,痢病下血新紅久不愈(宜與鴉膽子并用),腸中腐爛,浸成潰瘍。所下之痢色紫腥臭,雜以脂膜,此乃膜爛欲穿(三七能腐化生新,是以治之)。
為其善化瘀血,故又善治瘢痕疙瘩、女子癥瘕,月事不通,化瘀血而不傷新血,允為理血妙品。外用善治金瘡,以其末敷傷口,立能血止痛愈。若跌打損傷,內連臟腑經絡作疼痛者,敷之可消(當與大黃末等分,醋調敷)。”又云:“凡瘡之毒在于骨者,皆可用三七托之外出也。”
1912年版《中國醫藥大辭典》
(1) “三七功用補血,去瘀損,止血衄,能通能補,功效良,是方藥中之珍貴者。三七生吃,去瘀生新,消腫定痛,并有止血不留瘀血,行血不傷新的優點;熟服可補益健體。”
(2) 擴張血管的作用。
(3) 有較強的鎮痛作用,具有抗疲勞、提高學習和記憶能力的作用。
(4) 抗炎癥作用。
(5) 具有免疫調節劑的作用,能使過高或過低的免疫反應恢復到正常,但不干擾機體正常的免疫反應。
(6) 抗腫瘤作用;抑制疤痕增生。
(7) 抗衰老、抗氧化作用。
(8) 降低血脂及膽固醇作用。
(9) 保護肝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