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藥性論》:"味苦,有毒。"
②《蜀本草》:"味苦,微寒,無毒。"
⑧《日華子本草,:"味辛,涼,無毒。"
④《本草圖經》:"味甘苦,微寒,有小毒。"
【歸經】 入肝、脾經。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雷公炮制藥性解》
"入肝、脾二經。"
②《得配本草》
"入手陽明、足厥陰經血分。"
③《本草再新》
"入肝、腎二經。"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腫。治外感發熱,濕熱黃疸,水腫,痢疾,瘧疾,白喉,喉痹,淋病,經閉,癥瘕,癰腫瘡毒,牙疳。
《別錄》
"主下部匿瘡。"
《本草拾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