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新編》:大黃性甚速,走而不守,善蕩滌積滯,調中化食,通利水谷,推陳致新,導瘀血,滾痰涎,破癥結,散堅聚,止疼痛,敗癰疽熱毒,消腫脹,俱各如神。欲其上升,須加酒制;欲其下行,須入芒硝;欲其速馳,生用為佳;欲其平調,熟煎尤妙。欲其少留,用甘草能緩也。
《本草匯言》:凡病在氣分,及胃寒血虛,并妊娠產后,及久病年高之人,并勿輕用大黃。
大黃的藥用配伍
1、用于大便燥結,積滯瀉痢,以及熱結便秘、壯熱苔黃等。與芒硝、厚樸、枳實等配伍。
2、用于火熱亢盛、迫血上溢,以及目赤暴痛,熱毒瘡癤等。配黃連、黃芩、丹皮、赤芍等同用。
3、用于產后瘀滯腹痛,瘀血凝滯、月經不通,以及跌打損傷、瘀滯作痛等。在使用時須配合活血行瘀的藥物,如桃仁、赤芍、紅花等同用。此外,大黃又可清化濕熱而用于黃疸,臨床多與茵陳、梔子等藥配伍應用;如將本品研末,還可作為燙傷及熱毒瘡瘍的外敷藥,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4、大黃可減輕內毒素性低血壓,消除氧自由基,降低再灌注期血漿、肺、小腸等內源性一氧化氮的水平,降低腸、肝、肺毛細血管通透性,減輕內毒素引起的腸壁血管通透性增加,防止腸道細菌移位及內毒素進入血循環等等。臨床可用于嚴重創傷、感染性休克、MODS等危重病預防及治療胃腸功能衰竭。我們的經驗:生大黃30克煎成100ml,灌腸或口服,100ml,1-3次/日,亦可灌腸和口服并用。直到腸鳴音恢復開始減量。
5、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二升,去滓,納大黃,更煮取二升,去滓,納芒硝,更上微火一兩沸,分溫再服,得下,余勿服。(《傷寒論》大承氣湯)
6、治熱病狂語及諸黃
川大黃250克(銼碎,微炒)。搗細羅為散,用臘月雪水五升,煎如膏,每服不計時候,以冷水調半匙服之。(《圣惠方》雪煎方) 治久患腹內積聚,大小便不通,氣上搶心,腹中脹滿,逆害飲食:大黃、芍藥各100克。上二味末之,蜜丸,服如梧桐子四丸,日三,不知,可加至六、七丸,以知為度。(《千金方》神明度命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