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菊花的根
異名:長生(《太清經》)。
來源:為菊科植物菊的根。
功用主治
1)《本草正》:“善利水,搗汁和酒服之,大治癃閉。”
2)《綱目拾遺》:“治疔腫,喉疔,喉癬。”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兩;或搗汁飲,外用:搗敷。
選方:治疔瘡:鮮菊花葉適量搗敷,根,莖煎水服。(江西《草藥手冊》)
經現代醫學驗證,菊中含有有效化學成分,如腺嘌呤、膽堿、水蘇堿等,從菊中提煉出來的揮發油,含有菊花酮、龍腦、乙酸龍腦酯等。藥理實驗證明,白菊煎劑對宋氏痢疾桿菌、變形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及霍亂弧菌等都有抑制作用。
常服菊花煎劑,對心臟有明顯擴冠和增加冠脈流量,能降低血清甾醇和三酸甘油脂,并能降壓預防心絞痛。白菊還可代茶,其色、香、味不亞于龍井茶。經常服用,能增強毛細血管抵抗力、抑制毛細血管的通性,起到抗炎強身作用。南方諸省及港澳地區喜歡把白菊花當作解暑的清涼飲料。
藥用選方
1.白菊花內含菊甙、氨基酸、黃酮類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中華醫學研討表明,白菊具有養肝明目、清心、補腎、健脾和胃、潤喉、生津,以及調整血脂等成效。
2.白菊花性涼,味甘苦
含有揮發油、菊苷、氨基酸、黃酮類及維生素B1等成分,具有疏風清熱、明目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療頭痛、眩暈、目赤、心胸煩熱、疔瘡、腫毒等癥。
3.輔助治療肝陽上亢、血壓偏高等
取菊花、金銀花各30克,頭暈明顯的加霜桑葉12克;動脈硬化、膽固醇高者,加山楂24克,分4次用沸水沖泡代茶飲;取菊花、霜桑葉各16克,夏枯草10克,加水150毫升,大火煮沸,加少許冰糖代茶飲,可清熱明目、降壓降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