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自閉癥患者無論是否具有“天分”,都有超常特質。家里有“天才”寶寶本是好事,但一定要辨清寶寶的“特異功能”是不是為“自閉”所“賜”。專家提醒家長,特殊孩子和正常孩子生理發育基本相同,但表現特征卻不同,因我們習慣把某一個點當作全部,錯把“自閉”當神童。
自閉癥發病年齡大多在2-3歲,通常在生后第一年表現出來,不會晚于3歲發病。“雖然目前的研究沒有明確病因,但一些高危因素如遺傳、環境、母體健康是不可忽視的病因。”專家指出,自閉癥人士的孿生兄弟姊妹大約有10%至20%可能有輕微的自閉傾向;而環境方面,則包含生態、工作等多方面;此外母體健康與否也會直接影響孩子的發育。
2歲孩不會說話當心自閉癥自閉癥兒童因其社交障礙特征而被廣泛稱為“星星的孩子”或“星兒”。
過目不忘神童患高端自閉癥高端自閉癥表現像多動癥。在機械記憶能力出色,如認路、記地點等。
嬰兒卓越知覺或預示孤獨癥一般被描述為“以不同的方式看世界”,會展示對細節等的非凡知覺。
研究稱嗅覺差異可辨孤獨癥自閉癥兒童也同樣無法辨別無論多么愉快或可怕的氣味。
兒童自閉癥發病的重要誘因
研究人員在去年12月時在自閉癥的患者個體中發現了1000多個基因突變,但這些突變如何增加自閉癥風險卻還不得而知。而現在,UNC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首次發現這些突變其中的一個是如何廢掉一種分子開關并導致自閉癥。研究關注的是UBE3A酶。被一個磷酸鹽分子粘合后,UBE3A就失去了活性。正是這種UBE3A開啟關閉調節,才保證神經元和正常的腦發育過程。
研究人員發現,患有糖尿病的肥胖女性的孩子患自閉癥的風險是正常體重女性(無糖尿病)的后代的4倍。研究成果發表在Pediatrics。Xiaobin Wang博士指出,他們早就知道,肥胖和糖尿病不利于母親的機體健康,這些因素也影響孩子的大腦神經的發展。
防治自閉癥早期干預是關鍵
自閉癥兒童融合教育亟須支持 今年我國自閉癥日的主題為:科學干預,環境構建。本報持續關注自閉癥兒童的教育問題。針對自閉癥兒童在尋求融合教育時面臨的入學難、“隨班就讀”容易變成“隨班就座”等問題,今年,新京報記者追訪了自閉癥兒童家長、專家,發現目前自閉癥兒童進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仍然面臨著諸多困難,辦好融合教育還需要政府、學校以及社會更多關注和投入。
科學家將用特殊療法治療自閉癥 大約1%的自閉癥患者機體中都缺失名為Shank3的基因,而該基因對大腦發育非常重要,如果缺失這種基因,個體就會出現典型的自閉癥癥狀,包括重復性的行為及避免與社會互動的行為等。來自MIT的科學家們就表示他們可以通過在個體后期生活中“找回”缺失的基因來逆轉患者的部分行為,從而使得患者大腦更加合適地工作。
自閉癥男孩走失 如何預防自閉癥 孩子一旦被診斷為自閉癥,父母經常問的一句話就是“我孩子的自閉癥能治好嗎?”其實,自閉癥治愈的問題在醫學界任然是個謎。對于自閉癥,只能采取早發現早治療的方法。從孤獨癥被診斷以來的60年,這一嚴重的發育障礙性疾病對現代醫學界一直是個謎。每一天,全球都會出現新的治療方法,有些治療方法引起頗多爭議孤獨癥兒童面臨的是一個竊取智力的賊。
日本研發自閉癥治療藥物 自閉癥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n Disorder:ASD)的患者,通常很難理解他人的感情,并難以和人進行正常的溝通、交流,統計數據顯示,僅日本ASD患者數量就有100萬人以上。現在,出現了一種可以用于研發ASD治療藥物的物質,如果這種藥物研發成功,便可以幫助ASD患者改善他們的病癥,實現和人的正常交流,也將成為首個ASD治療藥物。
發現孤獨癥關聯基因或有助于開發孤獨癥藥 北京大學和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合作,分析了孤獨癥患兒及其父母外周血的基因組DNA(脫氧核糖核酸),發現全部病例都存在與PREX1基因相關的單核苷酸多態性的變異,部分患兒還存在PREX1基因拷貝數的缺失。
各地開展活動關注自閉癥患兒
為了提高人們對自閉癥的認識,倡導社會對自閉癥的關注,聯合國將每年的4月2日定為“國際自閉癥日”,不僅國家政府對于自閉癥的關注度和幫助越來越多,還有很多的機構、個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動做著努力。2016年4月2日是第九個“國際自閉癥日”,“七彩星·藍色行動——為自閉癥兒童送安全公益活動”啟動新聞發布會即將在上海寶山文化館拉開帷幕。屆時,更有許多愛心人士現場為孩子們奉獻一份愛心。為愛攜手,共同號召全社會一起關注、關愛自閉癥群體。
為響應“世界自閉癥日”,由合肥市殘聯、蜀山區殘聯、包河區公益創投及合肥春芽協會于3月26日在合肥一大型超市共同舉辦了“2016和你在一起,我們不孤單”自閉癥人士關愛活動。隨著近年來特殊兒童人數的不斷增長,以及大眾、媒體對自閉癥等殘障類型的普及宣傳,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關注自閉癥等特殊兒童。可是,仍有一大部分人甚至是家長對“自閉癥”、“智障”等殘障群體的了解僅限于表面,關于“自閉癥”“智障”等流傳著各種各樣的看法以及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