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里講“濕重如裹”,這種被包裹著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濕氣的感受,好像穿著一件洗過沒干的襯衫似的那么別扭。濕氣過重對人體的傷害非常大,首先我們清楚濕氣重的表現和癥狀有哪些?你們知道嗎,有病的人體內,是頑固的濕邪;貌似健康的人體內,也有濕邪埋伏在那里伺機行事。那么,怎么能判斷自己體內是不是有濕呢?發現了濕氣又該怎么去除呢?生活中有哪些去除濕氣的方法呢?體內濕氣太重該如何調理效果比較好呢,本期民福康養生濕氣養生專題來為您詳細介紹~
濕氣重的人不能吃甜食太多(甜少吃益脾、多吃駐濕),包括零食中都會含有甜的所以零食得少吃。
一是“病從口入”,飲食結構不合理, 攝入了過多的高熱量食品,比如洋快餐、油炸食品等。
往往會在菜品中加入過多的調味料,而人經常吃的話,就會讓口味變得越來越重。
喝水過多會造成眼睛浮腫,甚至會增加了腎臟的負擔,同時,喝進身體的水也是需要進行運化水濕的。
《本草綱目》里介紹了一個調理濕邪、健脾胃的方子——芡實薏仁茶,堅持吃了兩個月,整個人精神都好了,厚厚的舌苔薄了,頭發和臉部沒那么愛出油了,肩膀和頭明顯輕松了,對祛濕的人效果是很棒的。
玉米同樣推薦濕氣重的朋友們多吃,玉米含有多種維生素、氨基酸以及膳食纖維,對于滋補身體效果很好。而且玉米還能幫助去濕氣、去火氣以及延緩衰老。平時濕氣重或者是有水腫問題的朋友,可以常吃玉米。
紅豆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B族、鉀、鐵、磷等,能促進心臟血管的活化,利尿;有怕冷、低血壓、容易疲倦等現象的人,常吃紅豆可改善這些不適的現象。另外,紅豆有祛濕益氣的作用。
穴位推拿祛濕法,這個穴位叫做承山穴,位置在小腿肚子下方正中。這個位置的肌肉分成“人”字形。
一個良好的運動習慣不僅能強壯骨骼,而且更是祛濕的佳方法。因為現代的很多人在日常,自身的運動量很少。
透骨草、紅花泡腳:可以活血化瘀,溫通經脈,除寒濕。加醋:也是一個家常調味料,在熱水中加入10ml的米醋。
艾灸的過程中會出很多汗,這就是排出濕毒的一個方式,它可散寒祛濕提升陽氣,通經絡調氣血,祛寒濕。
春季是一個潮濕的季節,很容易出現濕邪入體,人在生活中想要預防疾病就要去除身體中的這些濕邪,而通過刮痧就是這樣的一個方法。
春季陰雨綿綿,到處濕漉漉的,身體也感覺總是重重的,那就是體內濕氣重的一種表現,怎么辦呢,只要掌握一個穴位就可搞定。
通過穴位按摩與艾灸來排濕既是中醫祛濕的有效方法,身體五大祛濕穴位從頭到腳依次為:百會穴、大椎穴、神闕穴、陰陵泉穴、涌泉穴。
艾灸有開郁、祛濕、補陽氣的作用,足三里穴在我們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月一橫指的地方,我們不妨用艾條灸十分鐘或者用艾罐灸半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