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秋分有祭月、吃秋菜、送秋牛、粘雀子嘴、放風箏等習俗。秋分過后天氣將逐漸由熱轉涼,這個時候生活起居、飲食上也要有一個大的調整。秋季養生要注意“陰平陽秘”的原則,還要預防哮喘、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飲食上要多選潤燥食物。那么每年秋分到底是什么時候呢?秋分是什么意思呢?秋分吃什么更養生?本期民福康養生秋分養生專題來為您詳細介紹~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是農歷第十六個節氣,時間大概為每年9月22或23日。南方一般才開始入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歷)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
一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劃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秋分曾經是傳統的“祭月節”,在古代就有“春祭日,秋祭月”說法。中秋節就是由傳統“祭月節”而來。
到了秋分的時候,人們可以喝桂花酒,秋分的時候是農歷的八月,八月桂花香,此時也是中秋之際,是...
葡萄其色美、氣香,鮮食酸甜可口,開胃消食,是人們很喜愛的一種水果,同時葡萄從表皮、果肉到種子,蘊...
蜂蜜水不僅能防秋燥,還可以幫助緩解便秘和咳嗽,如果平時不怎么愛喝水,甜甜的蜂蜜水是很好的選擇。...
百合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脫甲秋水仙堿和鈣、磷、鐵及維生素等,是老幼皆宜的營養佳品。中醫用百合作為止血、...
新鮮空氣對人體非常好,它能夠有效的促進血液暢行,也可以促進肺活量和循環系統,這樣對我們的身體也有好處,還能夠讓人們保持精神活力,新鮮的空氣還能夠促進免疫系統,增強體質。
女性在秋分節氣后,要注意順應秋天的氣候,不然可能會出現“逆秋氣則傷肺,冬為饗瀉(完谷不化)”等情況。秋分也會影響肺氣,易有鼻子干燥、鼻血、咳嗽等情況,部分人會有大便干燥或腹瀉問題。
到了秋分的時候,天氣比較干燥,在中醫方面來講,人體當中的津液容易缺乏,此時大家可能會出現口干舌燥的癥狀,皮膚也會容易干燥,所以大家在平時需要為身體補充水分,多喝水是非常重要的。
秋季早晚溫差大,應根據天氣變化和每個人的體質情況,及時增減衣物,預防風寒。但也不必過早多穿衣。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提出“生命在于運動”,他在80歲高齡時還和朋友登山看日出,久坐不動危害健康。
秋分時節,晝夜時間相差不大可以說是對等的,因此我們用中醫的看法日出為陽,日落為陰,因為晝夜相等。
在飲食上特別要注意預防秋燥。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