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世界卒中日,卒中又稱中風,秋冬是卒中高發季節,據統計,全世界每6個人中,就有1人一生中可能遭遇卒中;每6秒鐘,就有1人死于卒中;每6秒鐘,就有1人因卒中而永久致殘。而且,卒中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40歲以下的發病率有明顯上升趨勢,前不久,一名29歲小伙因為工作壓力大、長期吸煙酗酒,結果“遭遇”了腦卒中。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卒中事件不僅與患者認知功能的急性下降相關,也與6年時間內認知功能的加速和持續下降相關。這項研究發表在2015年7月7日的JAMA雜志上。來自美國Ann Arbor密歇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卒中事件與患者的整體認知功能、新事務學習能力、和非文字記憶能力的急性下降相關,而且,這種下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加速。
過半患者因延誤治療而死全世界每6個人中就有1人可能罹患腦卒中,每6秒鐘就有1人死于腦卒中。
卒中降低患者60%生活質量即使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卒中仍剝奪了患者一生中60%有質量的生活。
卒中后抑郁比例為30%-64%卒中后患者抑郁的比例為30%—64%;心梗患者中45%伴有抑郁。
中年男性應警惕腦卒中腦卒中的年齡結構比例為勞動力人群占近50%,卒中年輕化明顯。
腦卒中發病率高暗示健康大危機
全國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調查結果顯示,腦卒中已超過腫瘤成為我國居民第一死因。我國南北方共12個省份參加的一項調查表明,腦卒中發病率黑龍江省位列榜首。2014年,全省35歲以上人群腦卒中患病率高達5.07%。黑龍江省35歲人群腦卒中發病率是南方省份的5至6倍,是北方其他省份的2至3倍。從長遠看,全省腦卒中發病率在未來20年里將呈現高發趨勢。此外,黑龍江省腦卒中患病年齡有逐漸減低趨勢。
腦中風、腦梗塞、腦溢血、腦出血、腦卒中……到底是怎么回事?6月17日,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在腦健康大講堂上指出,腦中風、腦出血都是腦卒中的一類,我國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腦卒中。
預防腦卒中加強卒中防控網建設
2030年將有3千萬腦卒中患者 防控形勢嚴峻 “我國腦卒中發病率正以每年近9%的速率上升,且死亡率數倍于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衛生計生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副主任王隴德院士指出,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顯示,2012年,全國居民慢性病死亡率占總死亡人數的86.6%,其中腦血管病死亡占總死亡人數的22.45%
我國卒中一級預防任重道遠 在過去40年里,全球卒中發病率在高收入國家下降了42%,在中低收入國家則增高了超過100%,目前中低收入國家的卒中發病率已超過高收入國家。腦血管病已成為危害我國中老年人群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在過去40年里,全球卒中發病率在高收入國家下降了42%,在中低收入國家則增高了超過100%,目前中低收入國家的卒中發病率已超過高收入國家。
找準腦卒中防控人群采取措施 據專家介紹,從治療效果、成本、依從性等方面綜合評估后,確定把HR-NICE人群作為做重要的防治人群,針對這部分人群采取積極的防控措施迫在眉睫。非致殘性腦血管病中,低危患者病情穩定,一般不會發生大卒中事件;而高危患者在一段時間內可能復發成為嚴重的致殘性卒中,對于這部分人群如果能夠盡早進行藥物干預并做好長期隨訪工作,可以大大降低卒中復發率和死亡率。
三級防治網防腦卒中“井噴” 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我國腦卒中發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比美國高出一倍。中國腦血管病的死亡率是心肌梗死的4~6倍,帶來的經濟負擔卻是心肌梗死的10倍。腦卒中給我國每年帶來的社會經濟負擔達400多億元。報告指出,目前影響腦卒中發病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心臟病、超重與肥胖等。其中,吸煙、血脂異常和高血壓處于前三位。
腦卒中一級預防也應緊跟“指南”走 建國以來,我國政府大力提倡“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在控制傳染性疾病方面確實發揮了重大作用,并取得了輝煌成就。在當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發病率上升,特別是腦卒中對居民健康危害嚴重的情況下,仍應堅持以“預防為主”的方針。欲抓好腦卒中一級預防,廣大臨床醫師和社區全科醫師的作用至關重要。
各地開展卒中免費篩查工作
近日,梧州市2015年腦卒中高危人群篩查與干預工作已經正式開展。據了解,今年的腦卒中高危人群篩查選取藍天社區及長洲鎮為項目篩查點,由梧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基地醫院)及角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長洲鎮中心衛生院共同開展。篩查點內40歲以上的常住人口均被列入篩查對象,預計7月底完成6000人的腦卒中篩查任務。去年起試點推行免費篩查和干預:腦卒中是嚴重危害群眾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具有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等特點。
本市召開2015年度腦卒中高危人群篩查和干預項目啟動暨培訓會議。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開始,按照國家衛生計生委的統一部署,本市將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1.6萬名40歲以上本市常住居民進行問卷調查和體格檢查。慢性病所導致的疾病負擔已占我國疾病總負擔的70%,慢性病導致的死亡已占總死亡的85%。僅2013年本市死因監測數據顯示,腦血管死亡已成為本市疾病致死的第三位死亡原因,占2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