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中我們即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谷雨節氣,谷雨節氣作為春夏之交代表著寒潮即將結束,天氣也開始逐漸轉暖,那么我們如何做好谷雨養生?谷雨時節吃什么對身體好?民福康養生本期谷雨專題為大家詳細介紹谷雨節氣的養生方法。
每年4月20日,是山東省榮成市的漁民節日。該節起源于谷雨節。在我國北方沿海一帶漁民們,過谷雨節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到清朝道光年間(1821)易名為漁民節。由于谷雨這天,山東沿海的漁民祈求海神保佑,魚蝦豐收。
北方谷雨食香椿習俗,谷雨前后是香椿上市的時節,這時的香椿醇香爽口營養價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絲"之說。香椿又名椿芽、香椿頭,古名栲、虎眼。是香椿樹的幼芽。香椿一般分為紫椿芽、綠椿芽,尤以紫椿芽佳。鮮椿芽中含豐富的糖、蛋白質、脂肪。
“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節氣因此得名。古籍記載:“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凈明潔也。”舊時的很多習俗,因為與現代生活的關系減弱而被忽視。習俗傳承多年,其中自有很多奧妙。至今仍然很有繼續傳承的必要。
谷雨前后牡丹盛開,因此,牡丹花也被稱為“谷雨花”。河南至今流行“谷雨三朝看牡丹”的習俗:谷雨時節,各地紛紛舉辦“牡丹花會”,人們徜徉在花海中,感受著春天的氣息和生活的美好。唐朝詩人王貞白,曾寫過兩首題為《白牡丹》和《芍藥》的詩。
谷雨期間黔東南凱里地區的苗族還要舉行“爬坡節”。爬坡節,苗語稱“紀波”,是苗族青年男女們醉心向往翹首以待的一年一度特有的擇偶戀愛的歡聚盛會。青年男女們借趕集相遇機會,或由男方請求,或由女方邀請,決定某日在女方寨子某個地點舉行爬坡。
雨茶素來清香,有詩云:“詩寫梅花月,茶煎谷雨春。”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談到采茶時節時說:“清明太早,立夏太遲,谷雨前后,其時適中。”朱權在《茶譜》中從品茶、品水、煎湯、點茶四項談飲茶方法,認為品茶應品谷雨茶。
晉西北地區在谷雨節前后挑野菜吃。春季,植物新芽吐放,鮮嫩的柳葉、楊葉采回家,泡去苦味,煮漬后加調味可為小菜;榆錢嫩黃采回摘洗手凈,加面粉,俗稱“傀儡”。槐花、苜宿花也同樣可照此食用。過去農村人人都有挑菜的鐵鏟和菜籃子,春天一到,便到田野中挖野菜。
谷雨后雨水明顯增多,谷物茁壯生長,推薦幾款與該節氣相適應的養生食譜。
菌類是祛濕好食材,很多人在春季都會有濕氣重的問題,推薦大家多吃菌類的食物。
谷雨節氣后,降雨增多,雨生百谷,萬物生長。
到了谷雨前后,天氣雖然會漸漸變暖,但是早晚的時候,氣溫還是有一點低的,此時溫差比較大,所以人們很有可能會出現感冒癥狀,這個時候人們需要預防感冒出現,在早晚外出的時候,需要為自己增添衣物,一定不能忽視或是大意。
現在,有很多人由于經常熬夜,或長期在電腦前工作,或睡眠質量不好,常常會有肝血虧虛的現象。如缺鈣、眩暈、便秘、容易抽筋、月經量少或色淡、眼睛干澀等,這些毛病并不是什么特別明顯的大病,常常不被人們所重視。可是,它又時時困擾著人們,或多或少地影響人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