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養生吃羊肉,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南方冬至也喜歡拿羊肉來下火鍋。羊肉味甘性溫,是冬至進補的重要食物之一。羊肉的熱量高于牛肉,鐵的含量又是豬肉的6倍,對造血有顯著功效,寒冬常吃羊肉可益氣補虛,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御寒能力。冬至養生吃八寶粥,熱騰騰的八寶粥很適合冬天飲食溫熱軟的要求。
包心菜其維生素C的含量是西紅柿的3.5倍,鈣的含量是黃瓜的2倍。包心菜還含有較多的微量元素鉬和錳,是人體制造酶、激素等活性物質所必不可少的原料。它能促進人體物質代謝,十分有利于兒童生長發育。其多量維生素C能增強肌體抗癌能力。
冬至節氣吃八寶粥養胃冬至吃八寶粥可以養胃,起到滋潤的效果,對抗冬季干燥的特性。
冬至推薦臘味姜飯冬至要吃臘味姜飯,生姜自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冬至節氣可以吃餛飩冬至節氣食餛飩,有利于寒冷季節熱能的儲蓄。
九款食譜健康養生一到冬天,天氣就變的寒冷干燥,而且人們的食欲也會大增。
冬至各地習俗知多少
蘇州人過冬至節所吃的湯圓,又稱“冬至團”,分為粉團和粉圓兩種,早期蘇州人過冬至是掛祖先畫像,然后祭拜祖先。每個家庭的小輩都要到長輩家中,吃冬至宴、送冬至盤。冬至習俗重要的一項是祭祖、祭灶,那么蘇州冬至習俗吃什么?除了魚肉,還必用團子、糍糕,以示團團圓圓。隆重的就是冬至的前一天晚上過冬至夜,要“好好吃一夜”。冬至吃冬釀酒,此酒只在每年冬至前釀造一次,味道甜淡,清香撲鼻。
隨著生活的不斷的變化,但是對于一些傳統的習俗還是沒有改變的。冬至也就是大家所知道的冬節,其實對于冬至吃什么,在南北方因為習俗的不同,所以吃的也是不一樣的。通常來說都是北方餛飩和餃子。
冬至保健攻略有哪些
冬至進補攻略讓你身體倍棒 冬至這一天是一年中長的一夜,許多人家利用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圓",為了區別于后來的春節前夕的"辭歲",冬節的前一日叫做"添歲"或"亞歲",表示"年"還沒過完,但大家都已經長了一歲。我國各地的風俗民情雖各有差別,但大致是相同的。作冬至圓時,經常應孩子們的要求捏一些小動物,小貓、小狗、小兔子、小老虎等等。孩子們每到此時都很高興。吃冬至圓以前,在門窗桌柜床燈的后面,都要分別粘一個冬至圓,稱為"耗晌",要等到"送灶"以后才能烤食。
冬至養生8大注意要點 寒氣內應腎。腎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是人體的“先天之本”。冬季,人體陽氣內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有所收斂。此時,腎既要為維持冬季熱量支出準備足夠的能量,又要為來年貯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時養腎至關重要。飲食上就要時刻關注腎的調養,注意熱量的補充,要多吃些動物性食品和豆類,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
三種食材幫女性健康養生 溫補食物:溫補食物呈現溫熱性,吃了能生熱、暖胃、助陽、益氣、御寒、保溫。適用人群:陽虛或氣陽虧損,如肢冷、畏寒、乏力、疲倦、小便清長而頻或水腫等癥患者,和普通人糯米含糯米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及淀粉,是溫補強壯品。另外,用糯米、杜仲、黃芪、杞子、當歸等釀成“杜仲糯米酒“,有舒筋活血的功效。
四類人冬至進補來年不生病 到了冬至,天寒地凍,這是一年中陰氣為旺盛、陽氣薄弱的節氣。陽虛的人常常都是流清水涕、手腳冰涼、容易生凍瘡、夜里總是想尿尿。這些人就可以用干姜、人參、熟附子、辣椒、羊肉等一起吃,尤其是三九天特別需要。這時還能夠吃一些金匱腎氣丸等,以期陽氣生發。慢性支氣管炎、凍瘡、尿多癥等冬至病,在中醫看來屬腎氣虧虛、陽虛外寒。調治的辦法是溫藥和之。
冬至養生牢記五大注意事項 “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不妄勞作,養其精也”冬令時節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養神氣,勞逸適度可養其腎精。盡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臥不極疲”。冬至前后睡好“子午覺”在養生學中具有重要地位。
冬至節氣不同體質養生妙招
又到了一年中的冬至時節,在農歷中從這一天就開始數九,數完九九八十一天,冬天也就結束了。所以,在民間也有“九九艷陽天”的說法。另外,冬至過后大家就可以進行冬季進補了,進補一方面為了更好的御寒,另一方面是為了增強免疫力,為了來年少生病。但是,進補也分體質,不是任何人都適宜進補的。今天我們就一同了解冬天哪些人不適合進補,需要進補的又有哪些人,又該如何進補。在中醫典籍《黃帝內經》中提到“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所以進補也需要按體質來。
古代的適合對冬至是非常重視的,這天還會舉行慶賀儀式,朝廷也會放三天假的,君不聽政,民間也會歇市三天,和過年一樣的熱鬧。日前,國家級名中醫、成都中醫名醫館張勇教授如是說,冬至送出的“紅包”,是進補福利。“冬至到,陰極陽始,人體內的陽氣開始生發,易吸收外來營養,從中醫角度而言,這是宜滋補的季節。就冬至而言,“它是天地陰陽氣交樞紐,陰極必陽,從冬至開始,人體內的陽氣開始生發,容易吸收外來的營養,冬令進補常選擇于冬至日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