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影壺的造型設計
宜興紫砂壺造型豐富,式樣繁多,規格齊全,千姿百態。人們把它的造型歸納為三大類:一是光貨造型,又稱幾何形體造型。是根據球形、筒形、正方、長方等幾何形變化而來,壺體光潔,塊面挺括,線條流暢,“圓穩勻正”是其基本要求。二是筋紋造型,將自然界中的瓜果、花瓣、云水等紋分為若干等分,把生動流暢的筋紋納入嚴格精確的設計當中。三是花貨造型,把自然界中的動植物造型用圓雕、浮雕、半浮雕等手法設計成仿生形象的器形。
2013年,由宜興陶瓷行業協會等單位主持選出“紫砂壺十大經典器型”,其中有光貨的“掇球”、“石瓢”、“仿鼓”等;有筋紋的“龍頭一捆竹”;有花貨的“供春”、“魚化龍”、“風卷葵”等。
紫砂藝術是在對傳統器型的學習、傳承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傳統的經典造型中凝結了歷代藝人畢生的心血,凝聚著他們的聰明才智,其器型都接近完美。對于學習傳統,我們不能學而不化,生搬硬套,要注重創新,但創新又必須建立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每一個藝術工作者都有向往自然,接近自然,與自然界中的美好物態相親相融的意愿,他們把這種意愿傾注到作品中,就會使作品充滿了自然的情趣,這種自然的情趣表達在傳統的器型上,就給傳統的器型增添了新的生命活力。
“花影壺”的創作設計借鑒了傳統的光貨器型及筋紋器型,把它們各自的優點集中在一種器物上,設計出有別于傳統、有作者個人風格的新的壺式。明代時大彬的“如意紋蓋三足壺”,造型淳樸古雅,結構嚴謹,渾厚穩重,珠圓玉潤。“花影壺”在它的造型基礎上加上了簡約的筋紋裝飾,使之既有光貨的圓潤穩重之美,又有筋紋器的節律變化之美。
現代設計理念對紫砂壺造型設計的創新,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副院長楊永善在他所著的《陶瓷造型藝術》一書中把“形態的穿插與互補”作為造型形態構成的方法之一。他論述到:“把兩個各自獨立的形態,通過一定的方式穿插在一起,構成一個新的造型形態,其中包含著兩種形態特征的結合,給人以新的、豐富的視覺印象,這也是一種構成造型形態的方法。在中國的新石器時代的玉器中,就已經有用這種方法構成的造型,玉琮就是典型的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