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壺的嘴型也要稍加留意,尖、長、薄的壺嘴,容易受傷;粗、短、厚的壺嘴,比較“強壯”。流管內要干凈平滑。
9. 壺的出水孔,常見的有三種:獨孔、球孔、網孔。個人觀點,網孔最為適宜;獨孔倒茶水時攔不茶葉;球孔有礙壺內的清潔工作,孔密殼薄,易碎會掉。
10. 壺內網孔的孔徑,不宜選取密而小的。因孔徑過小,水流經過時會受到水的張力影響,阻力增加,流速下降,動能減少,出水不爽。個人觀點,網孔的孔徑以不小于3mm為宜。
11. 壺內網孔區域內的小孔分布要均勻,且網孔區域的中心,應與壺嘴的中心線對齊,徹底消除出水水流偏斜、泛花的潛在因素。
12. 壺底和內壁是否處理的干凈平整,有無殘留的泥點和泥塊,即俗稱的“推墻刮底”,此項處理工序,是衡量一個工手“功力”的重要標準。
13.壺嘴與壺身的連接:整體造型上,做工好的回嘴就像是在一個氣球揪出一塊來,與壺身是一體相連的感覺,沒有絲毫突兀,此外壺嘴的出水口要圓。而且在連接處泥料融合自然,與壺身渾然一體。如若不然,你來看,壺嘴明顯是從外硬塞到壺身上,連接處痕跡分明,好似一張血盆大口,夠兇惡,夠硌心的。
14.壺把的弧度:壺把除了與壺身同出一體的要求之外,還要注重弧度。你看把圈內沿的弧度,一定要柔和、順勢。什么叫順勢?有弧度的線條就有走勢,按照這個自然的走勢,一根線條如果應該按照60度方向繼續延伸,可實際卻一下拐到了45度的路線上,這時候你會覺得這個角拐的不自然,好像突然來了個轉折。這就是不柔和、不順勢。
15.口蓋的緊密:口蓋嚴絲合縫當然是最好的,但一般來說很少有能達到這個要求的,因為口與蓋在燒制中會收縮,很難保持最后會一致。所以口蓋有一定松動是正常的,不用苛求。但明顯太大了自然是做工不到位。有很多人會轉動壺蓋聽聲音,口蓋摩擦聲音柔和的自然好,但不怎么柔和也不能說明做工不到,使用一段時間后,口蓋也會慢慢和順起來。對于壺蓋來說,子口一定要直、均勻,要與壺口配合緊密,不能卡。
16.壺口邊沿規整:做工好的,壺口邊沿薄厚一致,沿內表面上下齊整,中規中矩,不是此起彼伏,胡亂粗糙。壺口邊沿越規整越好,另外還要看壺口邊沿上截面要光滑,不能露青。什么叫露青?一把壺的嚴格燒制至少要經過兩遍,第一遍出窯之后要在壺口截面上抹一層泥再燒一遍,沒有做或做的不好,那截面就會坦白出泥料的砂質和本相,這種現象就是露青。露青的口蓋磨損就會增加,轉動的聲音也不會很柔順。
17.壺內干凈:用心的做工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壺內也不例外。好的做工,壺內一定會處理的干凈利落,不會痕跡雜亂,像幅印象派的油畫。壺內出水口也會非常規矩、整齊,方便的還會在出水口的邊上做出傾斜的倒角,這樣出水才能更順暢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