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氣管炎的誘因
氣象條件
氣溫越低,慢支的患病率也越高。每年10月后到次年3月氣溫低,患急性支氣管炎或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的可能也越大。此外,日夜溫度差別越大,慢性支氣管炎的發病率也越高,譬如在山區,日夜溫差大,慢性支氣管炎的患病率也比平原地區高。
營養條件
營養條件差,蛋白質(肉、蛋、魚、豆制品)攝入不足,使血液中的蛋白質(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含量低,結果造成抵抗微生物的抗體形成少,對微生物的抵抗能力低。也就是說免疫力會降低,容易得慢性支氣管炎。
年齡
隨著年齡增長,與致病因子(如吸煙、微生物感染和空氣污染物)的接觸時間也越長;年齡越大,肺功能越日益減退,氣管、支氣管、細支氣管等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也逐漸減弱,全身對微生物的免疫力也日漸降低。
居住條件
住房擁擠,冬天取暖條件差,開窗通風少的居民,慢性支氣管炎的患病率可能較高。因為如果同一房間內的一個人患了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或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肺炎,周圍的人很容易就會被傳染。
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慢性支氣管炎發病和加劇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據國內外研究,目前認為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和莫拉卡他菌可能為本病急性發作的主要病原菌。
病毒對本病的發生和發展起重要作用。在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期分離出的病毒有鼻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粘液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感染造成呼吸道上皮損害,有利于細菌感染,引起本病的發生和反復發作。肺炎支原體與慢性支氣管炎發病的直接關系,至今不明。
吸煙
現今公認吸煙為慢性支氣管炎主要的發病因素,吸煙能使支氣管上皮纖毛變短,不規則,纖毛運動發生障礙,降低局部抵抗力,削弱肺泡吞噬細胞的吞噬、滅菌作用,又能引起支氣管痙攣,增加氣道阻力。上海市防治慢性氣管炎協作組于1972年普查了339名50歲以上者,其中吸煙者慢性支氣管炎的患病率為不吸煙的2倍,前者為20.9%,后者為9.7%。另用配對方法以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和正常人各303名作吸煙習慣對比調查,慢性支氣管炎組吸煙的人數非常顯著地高于正常對照組。
大氣污染
化學氣體如氯、氧化氮、二氧化硫等煙霧,對支氣管粘膜有刺激和細胞毒性作用。容易中的煙塵或二氧化硫超過1000μg/m3時,慢性支氣管炎的急性發作就顯著增多。其他粉塵如二氧化硅、煤塵、棉屑、蔗塵等也刺激支氣管粘膜,并引起肺纖維組織增生,使肺清除功能遭受損害,為細菌入侵創造條件。
過敏因素
過敏因素與慢性支氣管炎的發病有一定關系,初步看來,細菌致敏是引起慢性支氣管炎速發型和遲發型變態反應的一個原因。尤其是喘息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有過敏史的較多,對多種抗原激發的皮膚試驗陽性率高于對照組,痰內組胺和嗜酸粒細胞有增高傾向;另一些患者血清中類風濕因子高于正常組,并發現重癥慢性支氣管炎患者肺組織內IgG含量增加,提示與Ⅲ型變態反應也有一定關系。變態反應使支氣管收縮或痙攣、組織損害和炎癥反應,繼而發生慢性支氣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