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頸椎反射區按摩
頸椎:位置:雙拇趾根部內側橫紋盡頭處的凹陷區域,內側拇趾,趾關節前后。(足部內側有腳弓、頸胸腰骶尾相通)。
功能:頸椎、胸椎、腰椎、骶椎、尾骨共為脊椎骨,脊椎骨借椎間盤(第一、二頸椎間和骶椎無椎間盤)韌帶和關節相連,形成脊柱。脊柱除能運動和支撐軀干外,還有彈性,運動時可減少對大腦的震動。而每個椎體與椎弓圍成椎孔,所有椎孔相連成為椎管,容納脊髓,有脊神經通過。足部反射區按摩刺激通過坐骨神經傳入脊髓,調節軀干肌、四肢肌、內臟器官、血液和腺體活動。
主治:頸項強硬、酸痛、各種頸椎病變(骨刺及因頸椎病引起的手麻、手痛等癥)
手法:扣指法,由足趾端至足跟端壓推3次或向上提壓(牽引);雙指鉗法,以食指中節骨內側骨定于反射區為置,以拇指加壓3-4次。
胸椎:位置:雙腳足弓內側第一跖骨下方,從跖趾關節到楔骨關節止。
主治:肩背酸痛、胸椎骨刺、椎間盤突出和其它胸椎疾患及胸腹腔內臟疾患等。
手法:由足趾端至足跟端緊壓足弓骨骼的底緣,向足跟端推壓3次。
腰椎:位置:雙腳弓內側緣(楔骨至舟骨下方),上接胸椎反射區,下接骶骨反射區。
主治:腰背酸痛、椎間盤突出、腰椎骨質增生和腰椎其它疾患及腹腔臟器病等。
骶骨:位置:雙腳足弓內緣(距骨后端到跟骨止),前接腰椎反射區,后連尾骨反射區。
功能:骶骨角是作骶管麻醉時的觸摸標志。
主治:骶骨骨質增生,骶骨受傷、腰關節傷痛、坐骨神經痛及盆腔臟器疾患等。
在按摩中胸椎、腰椎、骶骨可作為一組反射區一次操作完成
內尾骨:位置:雙腳跟部至腳掌內側緣,沿著骨結節向前呈帶狀區域。
功能:尾骨是脊柱尾部,參加骨盆組成,承托和保護盆腔內器官。
主治:坐骨神經痛、尾骨受傷后遺癥和生殖系統疾患等。
手法:單食鉤拳法,由跟腱向足跟按摩(此時呼氣,在拐彎處頓一下,同時吸氣),然后吸氣的同時由足跟向足掌方向壓刮3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