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泡腳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泡腳的方式,生姜對于身體是有很大的好處的,而且生姜不僅僅可以食用還以用來泡腳,不過生活中有很多人都不知道生姜泡腳的好處是什么,所以很多人都是盲目的在泡腳,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生姜泡腳的知識。
目錄
5、生姜泡腳的副作用 6、孕婦可以用生姜泡腳嗎
7、老人可以用生姜泡腳嗎 8、生姜泡腳可以治什么病
生姜泡腳
生姜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的新鮮根莖,高40~100cm。別名有姜根、百辣云、勾裝指、因地辛、炎涼小子、鮮生姜、蜜炙姜。姜的根莖(干姜)、栓皮(姜皮)、葉(姜葉)均可入藥。生姜在中醫藥學里具有發散、止嘔、止咳等功效。
生姜在中醫上屬于辛溫解表藥,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較小。現代醫學認為生姜能夠刺激毛細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怕冷、容易手腳冰涼的人可以用生姜泡腳。
需要注意的是,用生姜泡腳并不是將生姜放入熱水中泡一會兒,而是一般取15—30克的生姜(約為中等大小的姜半塊),將其拍扁,放入鍋中加入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上10分鐘左右。煮好后,將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覺到燙為宜)。泡腳時水要沒過踝部,好邊泡邊搓雙腳。
生姜中的藥用成分有許多是小分子物質,蓋上鍋蓋煮可以避免其揮發。半塊姜的用量是對于一般家庭用來泡腳的盆裝上半盆水的量而言。如果泡腳用的水量較多,或是怕冷的癥狀比較重,可酌情增加姜的用量。用生姜水泡腳一段時間后,怕冷的癥狀一般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生姜泡腳四大原理
(1)全息原理
生物全息理論指出:在人體的雙足都客觀存在著與人體各臟腑器官相對應的區域,即反射區。通過刺激這些反射區就能調節人體各臟腑器官的生理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疾病和自我保健的目的。雙足有62個基本反射區,像人體的一個縮影,它時時刻刻關注著人體各部的健康情況。
經常性地通過中草藥足浴來刺激反射區,能提高藥物的吸收,加快藥物的輸布,在反射區刺激感應和藥物的雙重作用下,促使全身血液的通暢、調節各組織器官的功能,改善臟腑器官的病理變化,提高肌體的免疫力。
(2)經絡原理
早在幾千年前的《黃帝內經》記載:陰脈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所謂經脈之行,三經皆起于足。既足部是三條陰經的起點,三條陽經的終點,足部六條經脈的井、滎、俞、原等穴位均位于足部。
在這些經脈上雙足部共有66個穴位,這些穴位對各種刺激都非常敏感,穴位又與全身各臟腑器官密切相連,通過中草藥足浴可起到促進氣血運行,溫煦臟腑的作用,從而達到內病外治,上病下治的效果。
(3)循環原理
大家都知道,我們的下肢體由于離心臟遠,血液循環不是很好,而內臟器的血液循環多是細小的血管,因此血液的回流就更不好。采用中草藥足浴時,一方面由于溫熱效應、藥物作用可以加快血液循環使下肢及內臟中的血液也加入到體循環中來,使人體中毒素及廢物通過新陳代謝的作用排出體外。
另一方面足部的毛細血管及末梢神經都非常豐富,通過刺激這些穴位擴張足部血管,加快血液循環,增強神經敏感程度促使藥物離子的進入,使藥性能快速地通過經絡傳導有效的輸布全身,再結合足部反射區的刺激效應,共同調節臟腑功能,從而起到治療和保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