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腳后
一般泡腳30到40分鐘即可,泡腳后,如果覺得中藥水臟的話可以用熱水洗腳,完成后要注意腳部保溫。
誤區
1.中藥泡腳效果差。很多人用中藥泡腳一兩次,發現作用不明顯,就覺得中藥泡腳效果差,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大家都知道,中醫中藥療法在療程方面都是比較長的,所以中藥泡腳需要堅持一段時間,才能看到明顯的效果。
2.中藥可以翻煲幾次。不少人覺得中藥比較貴,煲一兩次就丟垃圾桶太浪費,所以他們會把中藥翻煲多次,其實這樣的做法是浪費時間而已。中藥藥效一般煲兩次就已經全部釋放,如果再煲第三次,那么這些中藥水幾乎沒有什么藥效了;而中藥泡腳片更是一次性使用的產品。
3.泡腳時間越長越好。這個想法同樣是錯誤的,中藥泡腳一般泡40分鐘即可,40分鐘可以讓足部毛細血管吸收夠有效中藥成分了,而且泡腳時間太長容易冒大汗,汗液流失過多對心臟是有損害的。
4.泡腳水越燙越好。很多人在泡腳的時候都是選用高溫度的水,他們認為溫度高,對促進中藥成分的吸收和血液循環方面有幫助。其實這是錯誤的,因為40度左右為人們比較適應的溫度,過高的溫度,會燙傷皮膚,而且血液循環一下子太快的話,導致血液上沖,反而引起不適,甚至出現虛脫。
不適情況
盡管中藥浴足簡便易行,無副作用,但也并非對任何人都適合。
1.妊娠及月經期的婦女不宜進行足浴。
2.各種嚴重出血病或局部受傷在二十四小時以內的患者不宜進行足浴。
3.惡性腫瘤、腎衰竭、心力衰竭、敗血癥等各種危重病患者不宜進行足浴。
4.急性傳染病、外科急癥或中毒的患者不宜進行足浴。
5.正處于大怒、大喜、大悲之中的人不宜進行足浴。
6.身體過度疲勞,精神緊張或精神換疾患的人士不宜進行足浴。
7.飯前、飯后三十分鐘以內或過饑、過飽以及醉酒后的人士不宜進行足浴。
8.足部換開放性軟組織損傷、嚴重感染以及較重靜脈曲張者不宜進行足浴。
9.屬特意體質的人士足浴可能出現過敏反應,應立即停止足浴。
10.在浴足過程中,由于足部血管受熱擴張,可能會出現頭暈等現象,若出現這類現象時,應暫停足浴,平臥休息,待癥狀消失后在進行足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