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膝關節反射區
此反射區的檢查需在此推按到靠近跟骨處才能觸及顆粒,只能遇到顆粒,半月板損傷、髕骨骨折、髕骨軟化、關節炎等都可以出現顆粒樣反應。
35、肘關節和肩關節反射區
手法用拇指指端觸摸,可觸及顆粒,不易觸到其他物體,肘關節損傷、鷹咀損傷、網球等都有顆粒反應。
肩關節反射區也同肘關節一樣,只能遇到顆粒,一般表示肩周炎,膀胱酸痛、肩關節損傷。在雙腳腳心和肝反射區的外前方如生長了腳墊也表示肩有毛病。
36、肩胛骨反射區
檢查手法與保健手法相同。此反射區皮膚松軟,皮下有許多血管,氣感不易觸及,而又有許多條索樣物,這都不好做診斷信息,因此只有遇到顆粒才有診斷意義。背痛、肩痛、腰肌勞損、肋骨損傷和心肺疾患者也會有顆粒出現。
37、下腹部反射區
此處能觸到包塊,手感大而軟,女性意義較大,多見于痛經、經期不準、閉經等癥。男性則表示內側的肛門直腸反應相同。
38、上頜、下頜反射區
①手感:能觸到氣體和顆粒,都表示牙痛、牙周炎、口腔粘膜潰瘍、舌潰瘍等口腔疾患。
②外觀:拇趾趾甲外形應是寬弧形,弧度平緩。如弧度變為與小趾趾甲樣,則表示上、下頜牙槽有慢性疾患。
39、扁桃腺反射區
此處手感有三種,一是顆粒,有炎癥,二是會遇到此處肌膚很厚且柔軟,表示扁桃腺肥大。
40、胸淋巴反射區
①手感:可觸到氣感和條索。氣感出現,多見于咳嗽感冒、氣管炎、肺氣腫等;條索樣如出現在靠后部位,橫向幾條,表示氣管或食管的疾患,出現在靠腳趾部位,多見于咽喉的疾患者,慢性咽炎多見。
②外觀:此反射區寬深長為正常,短窄為不正常,反射區飽滿膨隆表示上呼吸總之經常有病,食道癌、甲狀腺腫瘤等此反射區飽滿緊實。
41、內耳迷路反射區
手感應為明顯的溝縫,短淺窄為正常,飽滿膨隆表示暈船、耳鳴、頭暈。經常睡眠不好的病人也會出現飽滿。
體格肥胖者,胸淋巴腺和內耳迷路兩反射區多為飽滿,應注意分辨。
42、橫隔膜和肋骨反射區
僅能遇到顆粒,表示胸肋的疾患。如打呃,胸悶肋膜炎、肋間神經痛和肋軟骨挫折傷等。
43、胸反射區
①手感:檢查手法與治療手法相同,此反射區前1/2部分有診斷意義。后1/2部分許多人都有條索和顆粒都無診斷意義。前半部可遇到氣體、顆粒、條索和塊狀物。肺氣腫、哮喘、咳嗽等都會有氣感;胸、肺和肋膜的炎癥,肺結核鈣化灶,乳腺炎等都會出現顆粒,曾患過乳腺炎、小葉增生、胸部做過手術者可出現條索;塊狀多見于乳腺腫瘤。如果推按時起點處手感皮膚粗糙時,多為胸悶氣短。
②外觀:如果此反射區明顯浮腫,多見于心、肺、腎功能障礙,如肺氣腫、肺心病、肺癌,慢性腎炎或長期婦科病等。
44、上、下身淋巴腺反射區
這兩個反射區很深,不能觸及物體。值得注意的是按人體力學理論,在頂壓上身淋巴腺時接觸面積大,壓強小,應該疼痛輕些;下身淋巴腺接觸面積小,直接頂壓在骨頭上,壓強大應該比較痛,再往敏感程度上看,內側敏感,外側不敏感。綜合上述兩個原因,應該是內側比外側痛,而正常人則違反這個推理,反而是外側比內側明顯痛。如發現頂壓,這兩個反射區時內側比外側痛則表示異常,主要是傳導通路有問題,中風的患者會出現此反應。
45、腹股溝反射區
此反射區在骨的表面上,非常敏感,疼痛不能作為診斷依據,只能觸及顆粒,可表示下肢感染,如丹毒癤腫等.性病患者也會有顆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