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飯前0.5h及飯后1h內不宜做足部按摩。饑餓易引起低血糖、虛脫;進食后進行足部按摩會進一步刺激胃腸蠕動,加重胃腸負荷,引起胃腸功能紊亂。
5. 足部有外傷或感染時,可按摩對側足部的相應部位或同側手部對應區域。若因手法不當引起局部紅腫、瘀血,可涂一些紅花油或樟腦酊等,待局部恢復正常后再進行按摩。
6.按摩時盡量避開骨骼突起處,以防止損傷骨膜。對敏感區應避免重度刺激,對兒童及多數女性,宜用輕手法刺激。
7.按摩后0.5h內,囑賓客飲用300~500ml溫開水,以促進代謝產物及時排出體外。兒童、老人、體弱多病者,可適當減少飲水量,以 150~200ml為宜。
8.按摩的時間,以賓客需要而定。一般以30~45min為宜,不宜過久。
9.按摩后可出現下列短暫反應,客人不必驚慌,堅持數日后,反應可自行消失,不要放棄按摩。
(l)按摩后尿量增加,氣味變濃,顏色變深。
(2)出現低燒、發冷、疲倦、全身不適等癥狀。
(3) 按摩后踝部腫脹,有淋巴阻塞現象者更為明顯。
(4)下肢靜脈曲張者靜脈曲張更明顯。
足底反射區按摩是由吳若石神父引入臺灣其后傳到世界各地。腳底按摩的原理是以刺激腳底反射區(中醫稱為穴位),透過神經(中醫稱為經脈),令相對應的器官產生反應和功能,使血液循環順暢,排除積聚在體內的廢物或毒素,使新陳代謝作用正常運作,達到治療的效果。
按摩腳底的甲狀腺、胃、脾臟、食道反射區有助減肥(過分進食形的肥胖者)。甲狀腺負責調節新陳代謝速率。中醫認為脾胃由經絡相連,能影響人體消化和吸收作用。按摩這些反射區能夠促進身體的消化作用及新陳代謝速率,有助減肥。每天按摩左右腳各反射區兩分鐘左右,太餓太飽不適宜進行(進食前后一小時不宜進行),完成后喝一杯水(大約300cc)幫助排出廢物和毒素。
醫師通過按摩腳底反射區給病人進行身體治療
腳底按摩服務從傳統走向現代,中醫診所、腳底按摩院、現代spa、保健產品公司等,都給顧客(病人)提供這方面的服務,可見腳底按摩的盛行。
通過足底反射區治療疾病
理療師林育昕說,腳底按摩是一種保健方式,也有醫師通過按摩腳底反射區給病人進行身體治療。
他說:“腳踏地面,地心引力使血液無法回流,通過腳底按摩,刺激血液循環,讓血液回流上來,可強身健體。
“腳底和腳趾有千萬神經和血管,即使不是按摩反射區,只是稍微按摩腳底,還是具有保健效用。”
在治療法上,腳底按摩以刺激腳底與腿側的點、線、帶和區,不只是純粹按摩腳底反射區,終目的是達到舒經活絡,松弛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