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貧血、消化不良
以現在的生活水平,出現營養性貧血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了。但由于特殊的生理結構,在女性每個月不可避免的那幾天,很容易出現貧血癥狀,而不規律的就餐習慣又常常導致消化不良,腳底按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此類癥狀。
按摩部位:肝、膽和脾反射區
定位:在雙足的大趾前端,有通向人體肝、膽和脾的穴位,當你有腹部膨脹、打嗝、吐苦水等不良癥狀時,刺激這些穴位,癥狀就能得到緩解。當你頭暈、乏力,面色蒼白,有著諸多貧血表現時,除了燕窩、紅棗、豬肝之類的食補之外,對小腳趾頭部位的反射以刺激,對你血色素的上升,也會有些輔助作用。即使你眼不花心不跳,完全沒有貧血煩惱,但如若想面色紅潤也不妨試試。
2皮膚過敏、等麻疹
每逢周末節假日,人們遠足郊游時,往往有人會受到花粉等過敏源的困擾。針對皮膚過敏、蕁麻疹,足療同樣有效果。
按摩部位:里內庭穴
定位:在腳掌上方,第二、三跖趾關節前方凹陷處,有一處穴位里內庭,對之進行刺激,刮拉,就可以緩解皮膚過敏引起的搔癢癥狀。
3失眠、多夢
上班族們或許都有這樣的經歷,工資到手的時候,心情舒爽。可為了這一沓,晚睡早起是常有的事。名義上只有朝九晚五八小時,實際上,睡在被窩里還在琢磨工作。沒辦法,為了前途和夢想,只有犧牲現在的睡眠。不知不覺間,失眠焦慮亞健康,都成了生活中的關鍵詞。
按摩部位:失眠點
定位:靠近腳掌根部三分之一處,有緩解失眠的穴位。對之進行良性刺激,可以調整腦電波,實現有效睡眠。
足部反射養生的特點
1.方法簡單,操作方便
用手在足部特定的反射區或部位上按一定的順序,施以揉、按、推、摩、扣、鉗等手法,也可從腳尖向足踝由遠而近揉、捏、搓、推、摩等,隨意操作,簡單方便。
2.不需條件。隨處可行
進行足部反射按摩或自我保健按摩,不需器具、藥品,不擇場地等設施,只要能坐著就可進行。
3.內助循環,外強肌膚
按摩足部,既能促進下肢的血液循環、改善其血運,又可促進淋巴回流,增強全身的血液循環。經常對足部皮膚進行按摩和擠壓,能增強皮膚的張力和彈性,改善脫落老化的上皮組織,強健肌膚。
4.既可診病,又能治疾
中醫認為:“有諸內必形其諸外”,體內的病癥可以反應到體表來,換句話說,足部的一些病理現象,如壓痛點、硬結、條索等,根據這些病理存于某部位(或反射區),可推論到相應的臟腑有病變。全息理論認為:足底是人體的縮影,存在著很多的反射區,而每個反射區又與某一臟腑相對應。某臟腑有病變,可以反應到相應的反射區,根據該反射區的敏感和
結語:通過上文小編介紹的足部養生,我們應該知道了很多關于足部養生的知識。按摩足部,除調節全身及內臟的功能外,還可以治療足跟痛、腳部筋傷、痛風等發生在足部的疾病。而且足部按摩操作簡單,使用方便。如果你身邊的小伙伴還不知道,那么抓緊告訴他吧。